蹩躠的意思、蹩躠的詳細解釋
蹩躠的解釋
(1).盡心用力貌。《莊子·馬蹄》:“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成玄英 疏:“蹩躠,用力之貌。” 章炳麟 《原儒》:“有綜九流、齏萬物,而不一 孔父 ,不蹩躠為仁義。”
(2).盤旋起舞貌。
(3).跛行貌。
(4).奔走;奔波。 唐 李白 《鳴臯歌送岑徵君》:“若使 巢 由 桎梏於軒冕兮,亦奚異於 夔龍 蹩躠於風塵。”
詞語分解
- 蹩的解釋 蹩 é 跛,扭傷了腳腕子:蹩腳(a.跛腳;b.;質量不好或技藝低劣、本領不高)。蹩傷。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躠的解釋 躠 ǎ 〔跋躠〕a.行貌;b.行不正。 躠 è 〔蹩躠〕旋行貌。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蹩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古籍和現代考據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1.盡心用力貌
指竭盡心力、努力付出的狀态。
- 文獻例證:《莊子·馬蹄》提到“蹩躠為仁,踶跂為義”,成玄英注解為“用力之貌”。章炳麟在《原儒》中亦用此詞形容不刻意追求仁義的狀态。
2.盤旋起舞貌
形容回旋、起舞的姿态,多用于文學描寫。
- 例證:張衡《南都賦》中“蹩躠蹁躚”描述舞姿,盧照鄰詩作中亦有類似用法。
3.跛行貌
指跛腳或行走不穩的樣子。
- 出處:部分古籍注疏及現代考據認為此義項源于“蹩”字本義(跛腳),如李白詩中的“夔龍蹩躠”可引申為行動艱難。
4.奔走;奔波
表示勞碌、奔波的狀态。
- 例證:李白《鳴臯歌送岑徵君》中“蹩躠於風塵”即為此意。
補充說明
- 發音:常見讀音為bié xiè(部分文獻标注為bié sà),其中“蹩”指跛腳,“躠”表動作狀态。
- 現代使用: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日常口語中罕見。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莊子》、成玄英注疏及章炳麟《原儒》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蹩躠》是一個不常見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方言詞彙,表示左腳踝受傷或扭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蹩躠》的拆分部首是“足”和“夕”,它們分别代表了人的腳和夜晚。根據這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
《蹩躠》是一個拼音詞彙,它的來自于方言,具體的出處和由來并不明确。作為一個方言詞彙,它可能隻在某個地區或群體中使用。
繁體:
《蹩躠》的繁體字形狀為“蹳毊”,它的拼音和意思都是相同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蹩躠》這個詞在古代并沒有出現過,所以我們無法給出它在古時的寫法。
例句:
1. 昨天我踩到石頭,蹩躠了一下。
2. 我扭傷了左腳踝,現在走路有些蹩躠。
組詞:
《蹩躠》是一個固定詞組,目前沒有派生詞或組合詞與之相關。
近義詞:
與《蹩躠》相近的詞彙有“扭傷”、“受傷”、“崴腳”等,它們都表示身體受到傷害或不適。
反義詞:
與《蹩躠》相反的詞彙是“健康”、“正常”,它們表示身體沒有受到傷害或不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