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香的意思、投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香的解釋

晉 吳隱之 有清操,從 番禺 罷郡歸,見妻攜有沉香一斤,遂投湖水。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投香之處,傳在 番禺縣 西北,後即稱 投香浦 。見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後以“投香”喻為官清正。 唐 李商隱 《故番禺侯以贓罪緻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詩:“ 江陵 從種橘, 交廣 合投香。” 唐 李商隱 《為尚書渤海公舉人自代狀》:“ 隱之 清節,無慚於投香; 江革 歸資,唯聞於單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典故的詞彙,字面指将香料投入水中,其核心含義源于曆史人物典故,引申為廉潔自律的象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義溯源

該詞最早出自《晉書·良吏傳》記載的吳隱之事迹。吳隱之任廣州刺史時,當地有"貪泉",傳說飲此水者必生貪欲。他赴任途中取泉水飲之,并作詩明志:"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後離任時,其妻私藏沉香一片,吳隱之發現後投于水中,以證清廉,此行為被稱為"投香"(來源:《晉書》卷九十)。

二、文化引申

古代類書《佩文韻府》将其列為"清廉典故"條目,唐代《藝文類聚·人部十四》亦收錄相關詩文。該詞由此演變為成語"沉香投浦",特指官員拒腐倡廉的行為準則(來源:《佩文類聚》卷三十三)。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投香"多用于曆史研究、廉政教育及文學創作領域。如中華書局《典故辭典》将其定義為:"以具象行為表達廉潔決心的經典範式",強調其作為道德符號的語言價值(來源:中華書局《中華典故大辭典》2018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投香”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常用于比喻為官清廉、品行高潔。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投香”字面指“丢棄沉香”,引申為官員拒絕貪腐、堅守清廉的行為象征。該詞出自晉代吳隱之的事迹。

  2. 典故出處

    • 據《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記載,吳隱之任廣州刺史期間,妻子攜帶沉香一斤返鄉。他發現後認為此物可能被視為貪污所得,遂将沉香投入湖中,以示清白。
    • 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補充記載,投香處位于番禺縣西北,後稱“投香浦”。
  3. 曆史演變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引用此典,如《故番禺侯以贓罪緻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中“交廣合投香”一句,借以贊頌清廉官員。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該典故強調官員對物質誘惑的抵制,與“羊續懸魚”“楊震四知”等典故同屬傳統廉政文化符號。需注意,其現代含義已弱化,主要用于特定文史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吖吖逼拷播田補葺捕取財門鈍驢滄海橫流倡道倡義成軌逞己失衆沖會地球化學鬲蔽孤淡昊天恩诃問烜奕交浃驕戾卷舌音開門紅刻薄寡思可體列土封疆绺竊闾陌夢槐柯面面觀民辦科技明行噴紅貧宅潑毛神乾嘉學派千裡舟豈得青牓晴明擒生踏伏氣吞射擊場數粒誦斥胎養谷談論談叙吐輝魋髻娲後王姬僞俗位着穩住架蝸睆吳莼五柳伍人物事系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