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天知命的意思、畏天知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天知命的解釋

謂知天命,識時務。《後漢書·馮異傳》:“昔 微子 去 殷 而入 周 , 項伯 畔 楚 而歸 漢 ……彼皆畏天知命,覩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晉書·宣帝紀》:“ 漢 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 權 之稱臣,天人之意也。 虞 、 夏 、 殷 、 周 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天知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 最早見于《後漢書·馮異傳》,記載東漢将領馮異的故事。他因謙遜低調被稱為“大樹将軍”,被認為體現了“畏天知命”的品格。
    • 《晉書·宣帝紀》進一步引申,将夏、商、周三代君主的行為解釋為“畏天知命”的表現。
  2. 典故核心:
    成語常用于形容識時務、明大勢的人物,強調在曆史變遷中審時度勢,而非消極接受命運。


用法與近義詞


延伸理解

該成語融合了儒家“天命觀”與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既包含對天道的敬畏,也隱含對人事變遷的理性判斷。例如,馮異在亂世中選擇明主并謙退不争,被視為“畏天知命”的典範。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天知命

《畏天知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懼怕天命,知道自己命運的安排。下面是對該成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天知命》的拆分成分為畏、天、知、命,其中畏的部首為白,天的部首為一,知的部首為矢,命的部首為口。該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8。

來源

《畏天知命》起源于《論語·述而》中的一句話:“畏天命,正視禍福。”意思是應該敬畏天命,正确面對禍福。這句話強調了個體的命運是受到天意或命運的左右,而個體應該積極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并且為之奮鬥。

繁體字

《畏天知命》的繁體字為「畏天知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畏天知命》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用字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為「畏天識命」。

例句

他是一個明智的人,畏天知命,從不過多追求財富。

組詞

畏難、怯懦、天命、知足常樂。

近義詞

順從命運、遵從天意、接受命運安排。

反義詞

逆天而行、抗命、挑戰命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