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诎的意思、大直若诎的詳細解釋
大直若诎的解釋
見“ 大直若屈 ”。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诎的解釋 诎 (詘) ū 彎曲:诘诎(同“诘屈”)。“诎五指而頓之”。 屈服,折服:“公輸盤诎”。 嘴笨:“辯于心而诎于口”。 戛然而止的樣子:“扣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诎然”。 盡,窮:“其兵不诎”。 短縮。
專業解析
"大直若诎"是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由"大直"與"若诎"構成複合式結構。《古代漢語詞典》解釋其核心語義為:最正直的品性往往表現出委曲求全的表象。"大"作程度副詞解為"極緻","直"指正直品格,"若"表比拟關系,"诎"通"屈",意為彎曲,此處引申為靈活變通的行為方式。
該成語承載着道家辯證思維,與《道德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四十五章)形成互文關系,揭示事物本質與表象的對立統一規律。明代學者焦竑在《焦氏筆乘》中闡釋:"至真之理,其表似反,猶繩墨之直必經曲尺校量",強調真正正直需通過實踐智慧展現。
在語用層面,《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記載:"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正是"大直若诎"的典型範例,說明堅守原則需輔以處世智慧。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指出,該成語適用于評價"既堅持原則又講究策略"的處世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
“大直若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à zhí ruò qū(部分文獻注音為ㄉㄚˋ ㄓˊ ㄖㄨㄛˋ ㄑㄩ)。
- 含義:指最正直的人外表看似委曲隨和,實則内在剛直不阿。“诎”通“屈”,意為彎曲、順從,與“直”形成對比,體現道家“外柔内剛”的辯證思想。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最早出自西漢韓嬰的《韓詩外傳》卷九:“大直若诎,大辯若讷。”。
- 曆史用例:在《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論》中,司馬遷評價叔孫通時引用“大直若诎,道固委蛇”,形容他雖表面順應時勢,卻堅守儒家正道。
三、用法與延伸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賓語,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處世态度。
- 近義表達:與“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成語類似,均體現“表象與本質相反”的哲學觀。
- 適用場景: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形容人在複雜環境中以柔克剛、堅持原則卻不露鋒芒的智慧。
四、易混淆點辨析
- 與“大直若屈”的關系:兩者為同源成語,“诎”與“屈”通假,含義一緻。
- 常見誤解:部分解釋誤将“诎”理解為“隱瞞”(如),實為“屈從、彎曲”之意,需結合道家思想理解。
五、例句參考
叔孫通制禮進退有度,可謂“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終成漢家儒宗。——《史記》
該成語強調内在正直與外在謙統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退為進”處世哲學的典型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統一戰線班生廬卑劇邊難豳奏鼻子博奧捕剿參稽纏障炒買炒賣翠霧耽延點菜咄啐凡界豐鬯感光片诟恥拐兒馉飿過江之鲫諱屈護軍使降抑節芟伎荷金遁經據經緯萬端矜愚飾智駿異辣菜根子犁镵鸬鹚船馬蹄蓮木軨内蕊帕服龐龐千裡骥遷敍清夏欺人自欺漆樹群陰融會通浃肉身菩薩睿算魫角冠子屍宅天假因緣痛治退屯脫凡萬無微渺武議先是蠍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