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因有所顧忌而不直書其事。屈,同“ 曲 ”。《新唐書·魏謩傳》:“帝索起居注…… 謩 曰:‘向者取觀,史氏為失職。陛下一見,則後來所書必有諱屈,善惡不實,不可以為史,且後代何信哉?’乃止。”
關于“諱屈”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諱屈”由“諱”(避諱、隱瞞)和“屈”(委屈、不直)組成,字面指因顧忌而不敢直書事實,或隱忍真實想法。現代多引申為因外界壓力或避忌,無法表達内心真實感受的委屈狀态。
二、詳細解釋
三、用法與語境
四、相關詞彙
注:該詞屬于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文史類文本。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魏謩傳》等古籍。
《諱屈》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隱忍, 抑制不言不吐。
《諱屈》的部首是言字旁,總筆畫數為13畫。
《諱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曲禮上》中的一段文字:“故士謂斷不曰兇,諱謂斷曰聾。”這段文字傳達出諱即******,不能言說的含義。
《諱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謂屈」。
古時候,諱字的寫法為「訔」,屈字的寫法為「屈」,合在一起寫為「諱屈」。
1. 他在公司裡諱屈隱藏了自己的才能。
2. 雖然受到了許多委屈,但他選擇諱屈一時。
諱怒、諱疾忌醫、諱言、忌諱
忍辱負重、忍辱含垢
直言不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