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遷叙”。亦作“ 遷序 ”。謂舊時官吏根據考核勞績而進行晉職或獎勵。《晉書·傅玄傳》:“《虞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是為九年之後乃有遷叙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臣願覈考課之實,定遷序之制,則多端之吏息矣。” 宋 曾鞏 《許安世都官員外郎制》:“徒隸傭役之人,典其廢置,而時其遷序,主以郎吏,其選甚高。”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帝德》:“第令於本部中遷敍,乃以為太常太樂令。” 明 史玄 《舊京遺事》:“藩臬首領,法當得縣令,某則從朝廷遷序外臣,但謹為奉職耳。”《明史·王科傳》:“鹽運官廉,當遷叙。”
“遷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官吏的考核和晉升制度相關,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遷敍”是古代官僚體系中基于考核的晉升機制,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官員績效的重視。
遷敍(qiān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辵(辶)和羽,總共有10畫。辵(辶)是表示“走”的意思,羽表示“羽毛”。
遷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遷敍,出也”。在《周易》中,遷敍的意思是“出去”,用來表示人們的行動離開當前的位置。後來,遷敍逐漸引申為離開、遷徙、移動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遷敍的寫法為“遷敍”。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遷敍的寫法略有不同,它是由兩個字組成,上面一部分“遷”由彳和辶組成,下面一部分“敍”由言和貫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遷敍的例句:
1. 父母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我們一家常常遷敍。
2. 隨着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遷敍到大城市居住。
組詞:遷居、遷徙、遷移、遷都
近義詞:搬遷、移居、流動
反義詞:定居、駐紮、停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