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诟恥的意思、诟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诟恥的解釋

亦作“ 詬恥 ”。恥辱。《左傳·哀公二年》:“今 鄭 為不道,棄君助臣,二三子順天明,從君命,經德義,除詬恥,在此行也。” 唐 柳宗元 《上湖南李中丞幹廪食啟》:“ 董生 曰:‘明明求財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恥之大者,而無所避之,何也?” 清 唐才常 《上歐陽中鹄書》之四:“ 譚大中丞 因去歲 中 日 釁起,大蒙詬恥,遂思廣儲武備,奏請 武昌 添設槍礮局。”


見“ 詬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诟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文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詞義演變和古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诟恥”由“诟”與“恥”兩個語素構成:

二、詞義辨析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呈現雙重語義指向:

  1. 被動受辱:如《禮記·儒行》“常以儒相诟病”鄭玄注,強調被他人譏諷帶來的恥辱;
  2. 主動蒙羞:見陸遊《老學庵筆記》“诟恥其家族”,指使特定對象蒙受羞辱的行為。

三、古籍例證 《漢典》收錄的典型用例包括:

(參考來源:漢典 zdic.net、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诟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恥辱: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如漢典),指羞恥或蒙受的屈辱。例如《左傳·哀公二年》中“除诟恥”即表示洗刷恥辱。
  2. 批評與嘲笑:現代辭書(如查字典)補充了動态含義,指通過公開批評或嘲笑他人不當行為,使其感到恥辱。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古典語境:常用于描述國家或個人遭受的屈辱,如唐代柳宗元《上湖南李中丞幹廪食啟》中“诟恥之大者”強調巨大的恥辱。
  2. 現代用法: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譴責社會不良現象或道德缺失行為,通過輿論壓力促使其反思。

四、例句參考

五、注意事項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權威辭書及現代語用解釋,涵蓋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艾子薄海騰歡駁落操作台觸忤處斬焠掌檔期鈍金泛白飛除風漪覆橑輔助工資歌鳳葛越公山公心骨槽風寒绨豪牦黃闼緩聲歌葷羶僭物驕姿九死未悔孔夫子寇掠爛紫牢姐遼甯大鼓流藹六享洛橋駡爹駡娘沐露梳風逆擊攀花痞利潑材料情事青眼七上八落權枉區謀深岩守孝説道叔子镗孔特定填寡通照塗料衛鶴烏頭馬角相侔鄉請斜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