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屍宅的意思、屍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屍宅的解釋

指軀殼,肉體。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我嘗學道於 嵩 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雖得神涉仙階而屍宅無寄,今猶在 嵩 南石室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屍宅”屬于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構詞角度解析。《說文解字》記載“屍”本義為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後引申為屍體;“宅”指住所,如《爾雅·釋言》注“宅,居也”。二字組合後,“屍宅”在古文獻中多指停放屍體的場所,如《周禮·春官》所述“喪事掌屍”,鄭玄注“屍謂已葬之柩”。

該詞亦可拆解作隱喻義: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出“屍”有“主”之意,“宅”象征軀體,故“屍宅”可指代靈魂寄居的身體,如道教典籍《雲笈七籤》載“神舍于宅,氣托于形”。現代漢語中此詞已罕用,僅見于部分方言及民俗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屍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屍宅(拼音:shī zhái)指軀殼、肉體,強調人體作為靈魂或精神的暫時居所。該詞常見于道教文獻,帶有哲學色彩,暗示肉體與靈魂的分離性。

二、詞源與文獻出處

最早出自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二:“雖得神涉仙階而屍宅無寄,今猶在嵩南石室中。” 此句通過修道者的視角,表達肉體無法隨靈魂升華的局限性。

三、結構與用法

四、延伸理解

該詞反映了古代道教對形神關系的認知,與“羽化登仙”等概念形成對照,強調修道者超越肉身的追求。

五、近義詞參考

古籍中類似表達包括“形骸”“軀殼”,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詞彙。需注意,此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倡隨長治久安傳譌垂愛垂死掙紮逮引大相國寺東後東京大學鬥争性放聲哥老會貫通融會鴻書宏揚圜壺艱困煎駡戒旦金庭春扃堂寄僧名紀星看漏孔席不四曠場寬衣拉絆列眉靈彩理所必然賣字號沒空蒙氣鴾母女叔普教钤符嗆勁伽那秦棧全簡染霜軟飯塞車三六九比勢十七收攝雙人舞順非而澤屬人耳目套用頹索外電萬方未沫危墜痦子詳報校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