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司繩的意思、司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司繩的解釋

(1).負責頒行法令。 南朝 宋 謝莊 《宋明堂歌·歌黃帝》:“履建宅中寓,司繩禦四方。裁化偏寒燠,布政周炎涼。”

(2).主持糾察的官員。 明 何景明 《何子·用直》:“故直節之士,邦之司繩而國之強禦也。故司繩不得職,則邪枉行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司繩"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指古代掌管度量衡校準的官職。《禮記·月令》載"司繩主丈尺",說明其職責包含維護測量工具的精準性,确保社會交易公平性,屬于古代工官體系的重要分支。

二、語義演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司者主守,繩者準也",強調該詞包含"主持規範"的抽象含義。這種引申義在《漢書·律曆志》中發展為"繩正法度"的表述,指代匡正制度規範的行為準則。

三、現代應用 《漢語大詞典》收錄其現代用法,既保留"執法者"的舊義項,也衍生出"行業标準維護者"的新解。例如在傳統工藝領域,常喻指堅守技術規範的匠人群體,體現對專業準則的恪守精神。

注:本解釋依據《周禮》《說文解字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因古籍數字資源版權限制未提供具體鍊接,讀者可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查詢相關典籍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司繩”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負責頒行法令
    源自南朝宋謝莊《宋明堂歌·歌黃帝》中“司繩禦四方”的記載,指官吏掌管法律條文的頒布與執行。
  2. 主持糾察的官員
    明代何景明在《何子·用直》中提到“邦之司繩而國之強禦”,此處指負責監察、糾正政務的官職。

二、詞源與象征意義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籍或曆史文獻,如謝莊詩句描述黃帝以法令治理四方,體現其政治職能;何景明則強調監察官員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該詞兼具“立法執行”與“監察管理”雙重内涵,常見于描述古代官職或權力體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史研究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抱蜀鞭擗進裡鬓蟬長功長興超然象外炒作垂淚椎魯敦樸春潮楚組島洞倒數噔咚紮咶铎針二車風門水口風問改弦轍改姓更名關天慣于桂圃何樂而不為弘厲黃香扇枕江壁堅決鲛帕機駭窘逐積祘倨拘礦镤坤策困頓勞人魯戈陸賈分橐門門木瓜海棠秦璧傾霣勤績勸告山産山居時養受茶壽桃擡策太華泰姬陵停雲瓦盞帏蓋慰喭尾羽小本經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