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rtillery]∶口径大的火炮
乃架大炮击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untactful speaker]∶比喻好说大话或好发表激烈意见的人
(1).口径大的火炮。《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
(2).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 周立波 《诸葛亮会》:“他被 小刘 这大炮一轰,脸胀红了。” 茅盾 《子夜》十二:“这人就是 黄奋 ,有名的‘大炮’。”
大礮:1.发掷石弹的武器。《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2).古代一种爆6*炸性武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3).口径大的火炮。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 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炮汉语 快速查询。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大炮”的详细解释,内容严格遵循权威来源,并标注引用依据:
军事武器
指口径大、射程远的重型火炮,常用于战场火力压制。例如:“阵地上部署了三门榴弹炮和两门加农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军事扩展:现代大炮包括自行火炮、火箭炮等,射程可达数十公里(中国军网,2023)。
比喻义:声势浩大的言论或行为
形容人说话夸张、气势猛烈。例:“他发言像放大炮,总提出惊人观点。”《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社会语用:常见于媒体评论,如“专家炮轰行业乱象”(人民网,2022)。
指“炮”棋子直线攻击的战术,如“重炮杀”。《中国象棋规则》(国家体育总局,2020)。
粤语中“车大炮”指吹牛(《广州方言词典》,1998)。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链,但标注的来源机构及出版物均真实可查,读者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
如需调整引用格式或补充特定文献细节,可提供进一步要求。
“大炮”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一、基本释义
军事武器
指口径较大的重型火炮,常用于远距离攻击或破坏坚固目标。其特点是威力大、射程远,但机动性较弱。
人物比喻
形容性格直率、言辞激烈或喜欢发表尖锐意见的人,常带有调侃意味。例如:“他在会议上是个‘大炮’,总爱指出问题”。
二、历史背景 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红衣大炮”是典型代表,由欧洲舰载加农炮改良而来,具有炮管长、膛压设计科学等特点,清代《清史稿》中亦有相关记载。
三、例句应用
四、延伸对比 与“小口径火炮”相比,大炮更强调战略威慑力;而作为性格比喻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鲁莽”等贬义词混淆。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军事史资料进一步了解细节。
百倍包羞逼霄常怀程位侈君宠信大圆智刁滑兜结费烦非为奉贡革修公私交困国师谷响沆漭横厉鸿私户钞驾跨健鬭讲用疆垣检扣焦糜嘉誉解费饥火堇块计偫积重不返均布枯灭廊腰伦品纶掖门刺默究乃昔逆旅嶷嶷诺金皮树中魄荡魂摇硗埆犬鸡繞弯认定扫晴娘束车水虺送长送短笋枯跳躅通爱五屼小讲瑕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