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象的意思、敗象的詳細解釋
敗象的解釋
敗落的迹象。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司閽隨出詢之,答曰:‘滿面神色,灰中帶黑,頭項已相離約寸許,以我法6*論,當大辟,封産。敗象已見,無可挽回矣。’” 茅盾 《子夜》十七:“在家庭中,他的威權又已處處露着敗象,成了總崩潰!”
詞語分解
- 敗的解釋 敗 (敗) à 輸,失利,不成功,與“勝”相對:敗北。敗退。敗績(a.連隊潰敗;b.事業的失利)。敗訴。敗筆。敗局。兩敗俱傷。 戰勝,使失敗:大敗敵軍。 毀壞:敗壞。敗露。 解除,消散:敗火。敗毒。 破舊,衰落,腐爛:敗絮。敗落。敗興(宯 )(情緒低落)。腐敗。葉殘花敗。 成勝開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象的解釋 象 à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多産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象牙。象牙寶塔(喻脫離群衆和生活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小天地)。 形狀,樣子:形象。景象。氣象。現象。想象。象征。萬象更新。象聲。象形。 筆畫數:; 部首:豕;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敗象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敗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敗”和“象”二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事物顯露出的失敗、衰頹的征兆或迹象。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及文學應用角度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
基本定義
指失敗或衰敗的征兆、迹象。多用于描述局勢、戰況、比賽等走向不利的态勢。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例:戰局已現敗象,士氣逐漸渙散。
-
引申義
可擴展至自然事物(如草木凋零)或抽象狀态(如氣數将盡),強調由表象推斷内在衰敗趨勢。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
“敗”
- 本義:毀壞、失利(《說文解字》:“敗,毀也”)。
- 引申:軍事失利(如“敗北”)、事物衰朽(如“衰敗”)。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
“象”
-
複合邏輯
“敗象”屬偏正結構,“敗”限定“象”,即“預示失敗的征兆”,與“勝兆”“吉兆”相對。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典文獻
《三國演義》中描述戰役時常以自然異象隱喻敗局:
“夜觀天象,見将星墜于荊楚之地,知關公必遭敗象。”
來源: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
-
近現代應用
梁啟超《論中國積弱由于防弊》分析晚清困局:
“政令廢弛,民氣萎靡,敗象紛呈而莫能救。”
來源:《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1989年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
核心差異 |
用例場景 |
敗象 |
強調可觀察的失敗征兆 |
賽事末段體力不支顯敗象 |
敗局 |
指已确定的失敗結果 |
敗局已定,無力回天 |
頹勢 |
側重持續下滑的趨勢 |
經濟頹勢難以逆轉 |
五、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 許慎(撰)/ 徐铉(校訂).《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 羅貫中.《三國演義》.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3.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中華書局, 1989.
網絡擴展解釋
“敗象”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事物或局勢中顯露出的衰敗、沒落的迹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bài xiàng(注音:ㄅㄞˋ ㄒㄧㄤˋ)
- 結構:“敗”為左右結構,“象”為獨體結構。
- 含義:指事物走向衰敗的征兆或表現,多用于描述家庭、事業、社會等領域的頹勢。
二、出處與例句
- 清代文獻
采蘅子《蟲鳴漫錄》中提到:“敗象已見,無可挽回矣”,形容人的氣色顯露出衰敗之兆。
- 現代文學
茅盾《子夜》中寫道:“在家庭中,他的威權又已處處露着敗象”,描述家庭權威的瓦解。
三、使用場景
- 社會現象:如“城市貧民苦況是現代社會的一大敗象”。
- 個人境遇:如“東方武孤木難支大廈,敗象已出”。
- 自然隱喻:通過“灰中帶黑”“頭項相離”等意象暗示頹勢。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頹勢、衰象、潰象。
- 反義詞:盛景、興旺、蓬勃。
- 成語關聯:拔犀擢象、包羅萬象、超然象外等(多與“象”相關,但語義關聯較弱)。
五、補充說明
- 英文翻譯:可譯為“critical sign”或“crisis”,但需結合語境調整。
- 辨析:與“敗局”不同,“敗象”更強調過程中的征兆,而非最終結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蟲鳴漫錄》《子夜》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傲聽八番砭剝鼈蓋車币赍避重逐輕簸錢傳翫踔踔登高履危杜家村反衣非想非非想處天符文恭謙故義孤舟獨槳函詢好望角合伯膊鶴蛻花颣觟陽晦密回天運鬥交叉感染交代驕厲箕箙棘猴開明課法粱米鱗列樓子花論財門牙溟島内八府宰相拗澀平行作業劈頭起壇喪心賞收煞有神媒說情彈簧炭坑特訊屯劄忘名魏彊賢材仙娥河祥風時雨寫心細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