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败象的意思、败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败象的解释

败落的迹象。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司閽随出询之,答曰:‘满面神色,灰中带黑,头项已相离约寸许,以我法6*论,当大辟,封产。败象已见,无可挽回矣。’” 茅盾 《子夜》十七:“在家庭中,他的威权又已处处露着败象,成了总崩溃!”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败象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败象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败”和“象”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显露出的失败、衰颓的征兆或迹象。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分析及文学应用角度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指失败或衰败的征兆、迹象。多用于描述局势、战况、比赛等走向不利的态势。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例:战局已现败象,士气逐渐涣散。

  2. 引申义

    可扩展至自然事物(如草木凋零)或抽象状态(如气数将尽),强调由表象推断内在衰败趋势。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1. “败”

    • 本义:毁坏、失利(《说文解字》:“败,毁也”)。
    • 引申:军事失利(如“败北”)、事物衰朽(如“衰败”)。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象”

    • 本义:大象(甲骨文象形字)。
    • 引申:现象、征兆(如“天象”“迹象”),强调可观测的表征。

      来源:季旭昇《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3. 复合逻辑

    “败象”属偏正结构,“败”限定“象”,即“预示失败的征兆”,与“胜兆”“吉兆”相对。


三、文学与历史用例

  1. 古典文献

    《三国演义》中描述战役时常以自然异象隐喻败局:

    “夜观天象,见将星坠于荆楚之地,知关公必遭败象。”

    来源: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2. 近现代应用

    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分析晚清困局:

    “政令废弛,民气萎靡,败象纷呈而莫能救。”

    来源:《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用例场景
败象 强调可观察的失败征兆 赛事末段体力不支显败象
败局 指已确定的失败结果 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颓势 侧重持续下滑的趋势 经济颓势难以逆转

五、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许慎(撰)/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4. 罗贯中.《三国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3.
  5.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中华书局, 1989.

网络扩展解释

“败象”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事物或局势中显露出的衰败、没落的迹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例句

  1. 清代文献
    采蘅子《虫鸣漫录》中提到:“败象已见,无可挽回矣”,形容人的气色显露出衰败之兆。
  2. 现代文学
    茅盾《子夜》中写道:“在家庭中,他的威权又已处处露着败象”,描述家庭权威的瓦解。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五、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虫鸣漫录》《子夜》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半决赛表笺鬓蓬宾闼衬褶袍慈育麤功惮明大主考断谳偾踣逢长风和日丽風珂风评丰墙硗下规范诡诙顾全黄晶晶黄堥黄土包子环锢花蕊石教老者脚气近远九首决张怜慜镂章论甘忌辛猡猓露雨率多率神没空儿明赏不费蜜食内镇宁泰碰股蓬莱山諐尤倾尽轻轻款款山峁闪肭山癖实用性诉法俗陋所向风靡土父拖步外方内圆帷薄不修吴榜显佑虾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