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統的意思、道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統的解釋

[Confucian orthodoxy] 宋、明理學家稱儒家學術思想接受的系統。他們自認為是繼承周公、孔子的道統的

詳細解釋

宋 明 理學家稱儒家學術思想授受的系統。《宋史·道學傳三·朱熹》:“嘗謂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聖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 元 謝端 《加封孔子父母制》:“原道統則 堯 授 舜 ,傳之 周文王 。”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四:“ 昌黎 文名高出千古, 元晦 道統自繼 孔 孟 ,人猶笑之,何況餘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娘兒們也不行》:“ 明 朝的 魏忠賢 是太監--半個女人,他治天下的時候,弄得民不聊生,到處‘養生’了許多幹兒孫,把人的血肉廉恥當饅頭似的吞噬,而他的狐群狗黨還擁戴他配享孔廟,繼承道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統”是儒家思想體系中的核心概念,指學術思想承續的系統化脈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道統”一詞由宋明理學家提出,專指儒家學術思想從古代聖王到孔子的傳承系統。其核心是儒家對“道”的理解與延續,強調“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這一聖賢譜系。

二、核心内涵

  1. 以“道”為内核
    “道”指儒家倫理綱常(如仁、義、禮)及治國理念,韓愈在《原道》中将“道”定義為“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2. 曆史傳承脈絡
    從堯舜到孔子,強調聖賢之間“心傳口授”的連續性。朱熹稱“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需通過經典文本追溯。
  3. 對抗佛老學說
    韓愈提出道統論,旨在對抗唐代佛教的“法統”與道家傳承,重塑儒家正統地位。

三、相關概念對比

概念 内涵 與道統關系
政統 政治權力傳承系統 道統為政統提供合法性
法統 統治權力的法律依據 道統高于法統
學統 學術思想流派 道統是學統的核心分支

四、後世影響

宋明理學(如朱熹、王陽明)将道統與心性論結合,形成“理學道統觀”,成為科舉考試與士人價值觀的基礎。現代語境中,該詞也被借用于描述其他思想體系(如馬克思主義)的傳承邏輯。

擴展說明:需注意道統論具有雙重性,既是曆史事實的總結,也包含後世建構的理想化成分。其本質是通過追溯正統性來強化思想權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統》一詞意思 《道統》一詞指的是在傳統中國文化中,道家思想的傳承和延續。它代表了從古代至今,道家思想在社會、文化和哲學領域的影響和傳承。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道統》一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纟,其中辶表示走的意義,纟表示綱紀的意義。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可以更準确地确定字的讀音和意思。 來源和繁體 《道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的道家思想,該經典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所著。繁體字“道統”中的統表示傳承和延續的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道統》一詞時,通常使用簡化的漢字寫法。繁體字《道統》中的統字曾寫作“統”,形狀上稍有差異。另外,《道統》也可以用更古老的字形寫作“道統”,這兩種寫法都是古時漢字的變體。 例句 1. 中國曆史中,道統一直是哲學、文化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這位思想家通過孜孜不倦的探索,把道統的精髓傳承給了後世。 3.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仍然可以從道統中汲取智慧,以應對各種挑戰。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道學、道家、道德、道教、道義 近義詞:道統亦可替換為道統一、道統整體 反義詞:斷統、失統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