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拗捩 ”。
(2).違反。 清 譚嗣同 《仁學》十八:“獨何以居今之世,猶有守舊之鄙生,齗齗然曰不當變法,何哉?是将挾其薾敝惰怯之私……而一獮百産萬靈之芸芸,不恤亡學亡政亡教,以拗戾乎不生不滅者也。” 黃遠庸 《最近之北京》二:“然因手段之異,遂欲責全國黨人表明态度聲讨南方,此其言可謂拗戾常人之心理者也。”
“拗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同“拗捩”
指固執、不順從的狀态,強調性格或行為的倔強。
(注:由于搜索結果未詳細解釋“拗捩”,此義項需結合“拗”的本義理解。)
違反、不服從
表示對規則、常理或他人意願的違背。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查看漢典及相關曆史文本來源。
拗戾是一個形容詞,既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屬性。它表示一個人或事物的性情冷急擰扭,不好相處,不易取悅。拗戾也可用來形容堅持己見、執拗不思悔改的人。
拗戾共由"拓"、"戈"兩個部首組成,為兩個獨立的漢字合并而成。拗的拆分部首為手部(扌),拆分筆畫為4畫;戾的拆分部首為曰部(日),拆分筆畫為5畫。
拗戾最早出現在《莊子集注》一書中,被用來形容一種怪異的神态或性格特征。該詞在古代漢語中并非常用詞彙,如今多用于現代文學作品中。在繁體字中,拗戾的寫法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拗戾并沒有統一的規範寫法。根據文獻記載,拗戾的古時寫法可能是“纊纇”、“頄”等,但這些寫法已經逐漸被現代的“拗戾”所替代。
他的脾氣很拗戾,不善與人交流。
這件事情的結果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很拗戾。
拗戾性格、拗戾情緒、拗戾倔強、拗戾态度、拗戾舉止
執拗、倔強、難以馴服、頑固、固執、倔犟
柔順、溫和、易相處、隨和、順從、柔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