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取的意思、節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取的解釋

(1).《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6*體。’君取節焉可也。” 杜預 注:“葑菲之菜,上善下惡,食之者不以其惡而棄其善,言可取其善節。”後因以“節取”指取其善節。 明 唐順之 《與陳蘇山職方書》:“言之縷縷,殊愧詞不能達意也……幸賜裁酌而節取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四章二》:“故《章句》、《或問》而外, 朱 門諸子所記師言,過口成酸,讀者當知節取。”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讀書敏求記>校本》:“見聞既博,辨别尤精,但以闆本而論,亦可謂之賞鑑家,則仍未嘗不節取之。”

(2).有節制地收取。《晏子春秋·問上七》:“節取于民而普施之,府無藏,倉無粟,上無驕行,下無諂德。”

(3).節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啟祯野乘》:“《萬石園記》亦有可節取者,僅資談助,略録於後。” 葉聖陶 《文章例話·我所知道的康橋》:“前面的文章是 徐志摩 先生的《我所知道的康橋》的一部分,全篇太長,隻能節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節取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節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取其善節(核心義)

源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引《詩經》典故,比喻對事物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例如采摘葑菲(蔓菁類植物)時,雖根部苦澀,但葉可食用,強調應選擇有價值的部分。

二、有節制地收取

常見于資源管理場景,如《晏子春秋》中提到的“節取于民”,指合理征收賦稅或使用資源,避免過度消耗。

三、節錄(引申義)

表示從原文中摘錄部分内容,如清代文獻和葉聖陶作品中提到的“節取”用法。


應用場景

  1. 日常生活:倡導節約用水用電等資源
  2. 社會治理:描述政策制定中的精打細算
  3. 文獻處理:指對文本的摘錄或選擇性引用

該詞讀音為jié qǔ,現代多用于強調資源合理利用的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晏子春秋》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取》的意思

《節取》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節約使用。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節》和《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來源和繁體

《節取》的來源是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字為「節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節」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節」。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節取》的例句:

  1. 我們應該節取用水,保護環境。
  2. 他經常節取開支,存錢買房。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提倡節取糧食,減少浪費。

組詞

與《節取》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節取》的近義詞包括「節約」「節省」「節流」等;反義詞包括「浪費」「奢侈」「揮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