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令的意思、送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令的解釋

謂輸送貢物及傳遞文書。《周禮·地官·司關》:“有内外送令,則以節傳出内之。” 鄭玄 注:“有送令,謂奉貢獻及文書,以常事往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送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送令”指古代官方活動中輸送貢品及傳遞文書的行為。這一職責通常由特定官職(如司關)負責,需憑符節等憑證進行監管,以确保物資和信息的合規流通。


二、文獻出處

  1. 《周禮·地官·司關》記載:“有内外送令,則以節傳出内之。”
    • 鄭玄注:“有送令,謂奉貢獻及文書,以常事往來。”
      此處“節傳”指通關憑證,“貢獻”即貢品,“文書”為官方文件,說明“送令”是制度化的國家行為。

三、字詞分解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行政或外交活動,例如:


五、延伸說明

在文學作品中,“送令”偶被引申為象征離别或使命(如明代邵寶詩句“今送令君遊”),但核心仍圍繞“傳遞”這一動作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令

送令(sòng lìng)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動詞,具有“傳遞命令”、“傳達指示”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送令包含兩個漢字,其中“送”字的部首為“辶”,總共有9畫;“令”字的部首為“亻”,總共有5畫。

來源

“送令”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禮制中的行宮之禮。皇帝出巡或者外出時,會派遣侍從人員送去行宮的命令或指示。隨着時間的推移,“送令”逐漸被用于描述傳遞各種命令或指示的行為。

繁體

在繁體字中,送令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送”字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而“令”字在古代常采用象形寫法,表示人的形狀,并且字形更加簡潔。

例句

1. 将軍親自帶領軍隊,送令将士們出發攻城。

2. 他被任命為總經理後,立刻送令調整部門的工作流程。

組詞

送令可以跟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 送信:傳遞信件或者将信件交給指定的收件人。

- 送餐:将餐食送到顧客所在的地點。

- 送行:為離開的人舉行送别儀式或陪同到達目的地。

近義詞

類似于“送令”的詞語有:

- 傳令:傳遞命令或通報指示。

- 發令:發布命令或指示。

反義詞

與“送令”相對的詞語是:

- 接令:接收到命令或指示。

- 違令:違反或不遵守命令或指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