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貌的意思、道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貌的解釋

(1).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仙傳·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 漢鐘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

(2).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宋 蘇轼 《與王定國書》:“某近頗知養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别。” 清 侯方域 《答張爾公書》:“前月抵 江陰 ,忽從 陳定生 處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為面述足下之道貌無減於昔。”

(3).道學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的樣子。 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就是革命專家,有時也要負手散步;理學先生總不免有兒女,在證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遠的俨然。”

(4).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仙傳·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 漢鐘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

(5).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宋 蘇轼 《與王定國書》:“某近頗知養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别。” 清 侯方域 《答張爾公書》:“前月抵 江陰 ,忽從 陳定生 處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為面述足下之道貌無減於昔。”

(6).道學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的樣子。 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就是革命專家,有時也要負手散步;理學先生總不免有兒女,在證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遠的俨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修道者的容貌

指修行者或道士的外在儀态,通常帶有超然脫俗的氣質。例如《太平廣記》中描述李珏“道貌秀異”,體現其修道者的清雅形象。

2.清雅飄逸的面貌

形容人面貌清秀、氣質高雅。宋代蘇轼在書信中提到自己養生後“道貌與往日殊别”,即指面容更顯飄逸。

3.道學家的面貌(含貶義)

指表面嚴肅正經,實則虛僞做作的狀态,常用于諷刺。例如:“他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背地裡卻做了不少壞事”。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和口語中,如《三國演義》中“道貌非常”的描寫。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太平廣記》《三國演義》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道貌(dào mào)指的是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即所謂的态度、風采。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得體、有禮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道:辶 + 首 貌:⺈ + 毛 來源: 道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貴德,小人貴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注重德行,而小人隻關注表面上的行為。後來,人們引申出了“道貌”一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 繁體: 道貌的繁體字是道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道字的古代寫法是“辡”,而貌字的古代寫法是“貌”。 例句: 他的道貌優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 道路、德道、貌相、道德 近義詞: 風度、儀态、舉止 反義詞: 粗魯、惡劣、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