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高的意思、崇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高的解釋

[lofty;sublime;high] 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傑出的崇高的犧牲精神

詳細解釋

(1).高大,高。《國語·楚語上》:“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為樂。”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隱天。” 宋 歐陽修 《遊儵亭記》:“夫壯者之樂,非登崇高之丘,臨萬裡之流,不足以為適。” 元 虞集 《記夢》詩:“夢行 衡 廬 間,千仞過蒼壁,崇高仰神明,深廣下不測。”

(2).地位特殊;優越。《易·繫辭上》:“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文選·謝靈運<從遊京口北固應诏>詩》:“玉璽戒誠信,黃屋示崇高。” 李善 注:“居黃屋,所以示崇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其所作詩,稍窺良匠,詞意不苟,情盡筆墨,翰苑崇高,輒能攀附。”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中:“庸人俗耳,見當世富貴崇高聲名赫赫者,莫不震而驚之。”

(3).高尚。 唐 柳宗元 《哭張後馀辭》:“子之崇高,無媿三事。”三事,指事父、事師、事君。 巴金 《滅亡》第十一章:“一種崇高的理想開始在她底心中燃燒着。”

(4).即 嵩高 。 嵩山 。《漢書·郊祀志上》:“﹝ 武帝 ﹞乃東幸 緱氏 ,禮登中嶽 太室 。從官在山上聞若有言‘萬歲’雲……乃令祠官加增 太室 祠,禁毋伐其山石,以山下戶凡三百封 崈高 ,為之奉邑。” 顔師古 注:“崈,古崇字耳。以崇奉 嵩高 之山,故謂之 崈高 奉邑。”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一》“崇高”:“ 崇高 即 嵩高 , 師古 分崇、嵩為二字,非也。詔曰‘翌日親登 崇高 ’,《志》曰‘以山下戶凡三百封 崈高 ’,則 崇高 本是山名,而因以為邑名,非以崇奉中嶽而名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高”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複合形容詞,由“崇”與“高”兩個語素構成,其中“崇”本義為山勢高峻,《說文解字》釋作“嵬高也”,後引申出尊崇、推崇的抽象含義;“高”則指垂直距離大,二者結合形成“既高且崇”的疊加式構詞。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收錄為雙解釋義:①形容精神、品格等高尚偉大;②形容事物所處層級或地位顯要。

從語義場角度分析,“崇高”屬于評價性詞彙,主要應用于三個維度:其一指道德倫理層面的人格境界,如《論語》中“君子坦蕩蕩”體現的磊落品格;其二指藝術審美領域的莊嚴美感,如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論述的“數學的崇高”與“力學的崇高”;其三指自然景觀的雄偉特質,如李白《蜀道難》描繪的“連峰去天不盈尺”的險峻山勢。

該詞的近義系統包含“高尚”“偉大”“巍峨”等詞項,其中“高尚”側重道德評判,“偉大”強調成就維度,“巍峨”特指空間形态。反義系統則涵蓋“卑劣”“渺小”“低矮”等反向概念。在句法功能上既可作定語(崇高理想)、謂語(品格崇高),也可轉類為名詞使用(攀登崇高)。

網絡擴展解釋

“崇高”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高大”或“至高”,最早見于《國語·楚語上》,描述台閣的高大壯麗()。
  2. 引申含義
    在精神、道德或智力層面達到卓越境界,如“崇高的理想”“崇高的敬意”()。

二、美學範疇中的“崇高”

  1. 與“優美”相對
    指具有宏偉、雄渾、壯闊特質的審美體驗,如巍峨的泰山、浩瀚的戈壁()。
  2. 情感體驗
    面對崇高事物時,人們先感到壓抑,後轉化為崇敬與振奮,形成矛盾的愉悅感()。

三、語境用法

  1. 修飾對象
    多用于形容精神、職業、感情等抽象概念,如“崇高的事業”“犧牲精神”()。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高尚、偉大、高貴()。
    • 反義:卑微、低劣、卑下()。

四、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崇高”既包含物理層面的高大,更強調精神與道德的至高境界,且在美學中代表一種震撼人心的壯美體驗。

别人正在浏覽...

擺動襃閻鞭屍趁拍趁意吹雲筝畜銳底掌鬥格斷機二面返命負貳圪墶擱得住觀示貴令瑰豔好模當樣兒橫野懽服荒怪駕跨緘保堅成金磾香金箍子冀志考慎圹遠樂辭樂婦黴氣星綿絡牛子牌暖孝普及氣貫長虹晴幹青紙邛钜毬勢宂散韶靡沈深神仙會時命台風大山小山太昭韬晦奇才滕王閣條山痛絕同心一意亡國之聲五石銅吳中閑劇笑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