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平道的意思、太平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平道的解釋

漢 末道教派别之一。 東漢 靈帝 熹平 間, 巨鹿 人 張角 創立後,與弟 張寶 、 張梁 同在 河北 一帶傳道。道徒手執九節杖畫符誦咒,給人治病,十馀年間,在 青 、 徐 、 幽 、 冀 、 荊 、 揚 、 兖 、 豫 八州發展信徒數十萬。 張角 分信徒為三十六方(部),“大方”萬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設将帥統率。又收買一些宦官作内應,預定于 東漢 靈帝 中平 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内外同時起義。口號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内奸 唐周 告密,起義被迫提早。起義者頭纏黃巾,故稱“黃巾軍”。後遭政府軍和地主************而失敗,但太平道仍在民間秘密流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太平道是中國東漢末年重要的民間道教組織,由钜鹿(今河北平鄉)人張角于漢靈帝時期(約公元2世紀中葉)創立。其名稱蘊含深刻的宗教與社會理想:

  1. 字義解析

    • "太平":源自道家"緻太平"的社會理想,指宇宙和諧、社會安甯、民生富足的狀态。《說文解字》釋"太"為"大之極","平"為"語平舒也",引申為均等、安定。
    • "道":既指道家哲學核心概念(《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亦指宗教教派組織,如"五鬥米道"之例。

      合稱"太平道",即追求實現終極社會理想的宗教團體。

  2. 曆史背景與教義

    張角奉《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為經典,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谶語,主張以"黃天"象征的土德取代漢朝火德。教義融合道家陰陽五行、符咒治病之術,倡導平等互助,吸引飽受壓迫的流民,《後漢書·皇甫嵩傳》載其信徒"衆徒數十萬,連結郡國"。

  3. 社會影響與結局

    公元184年發動"黃巾起義",席卷青、徐等八州,動搖東漢統治根基。雖最終被鎮壓,但太平道作為早期道教的重要分支,其宗教模式為後世道教發展提供範式,部分儀式和觀念融入天師道傳統。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線上版)對"太""平"的釋義

    https://www.shuowen.org/view/165

  2. 《道德經》哲學概念解讀(中國哲學電子書計劃)

    https://ctext.org/dao-de-jing

  3. 《後漢書·皇甫嵩傳》關于太平道的記載(中華書局點校本)

    https://www.guoxue.com/shibu/24shi/hhshu/hhshu_071.htm

  4.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對太平道曆史地位的論述(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8130600

網絡擴展解釋

太平道是東漢末年的重要道教派别,具有宗教與政治雙重屬性,以下是其核心解釋:

  1. 起源與發展
    由巨鹿人張角于東漢靈帝熹平年間(172-178年)創立。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主張通過"緻太平"實現無剝削壓迫、人民安居的理想社會。張角與弟張寶、張梁在河北傳教,通過畫符誦咒、符水治病吸引信徒,十餘年間發展至數十萬人,覆蓋青、徐、幽等八州。

  2. 組織與教義

    • 組織結構:将信徒劃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設渠帥統領。
    • 宗教活動:包含符水治病(持九節杖祝禱)和跪拜首過(忏悔罪過)兩種核心儀式。
    • 核心思想:信奉"黃天"為至高神,融合黃帝、老子思想,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改命口號。
  3. 曆史影響
    張角于184年發動黃巾起義,以頭纏黃巾為标志,雖最終被鎮壓,但加速了東漢政權瓦解。起義失敗後,太平道轉入民間秘密流傳,其組織模式為後世民間宗教提供了範本。

太平道不僅是早期道教的重要分支,更通過宗教動員引發了改變曆史進程的農民起義,反映了東漢末年社會矛盾與民衆對"太平世界"的迫切向往。如需更詳細起義過程或教義分析,可參考《後漢書》《太平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擺浪拔苗助長般擔寶吹保健站背時鬼禀達長飙赤駮杵臼之交出其不備大幻大明道别大腕地鼈蟲斷契堆堆耳朵返魂香繁榮昌盛甘貴過街門海瑞罷官護花鈴胡鬧八光護書夾簡誕簡闊踐敭接腳夫蛣蜣據梧擴大會議勞舊離垢曆曆在目美化男女老幼難住粘附凝眺青蒲惸然七緯全功诠疏宂筆銳利身首四極天線天主堂條次提空吞吞吐吐旺年王台五兵銜口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