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綱紀四方的意思、綱紀四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綱紀四方的解釋

綱紀:政綱和法紀。用政策和法制治理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綱紀四方"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短語,其核心含義指治理、管理天下四方,使社會秩序井然。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構成與含義,并參考權威典籍:


一、詞語本義解析

  1. 綱紀 (gāng jì):
    • 綱:原指漁網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關鍵、總要、法度。《說文解字》:“綱,網纮也。”段玉裁注:“纮者,冠卷也。引申之為凡維系之偁。”在治理層面,“綱”喻指國家的根本法紀、總的原則。
    • 紀:原指絲縷的頭緒,引申為法度、準則、治理。《說文解字》:“紀,别絲也。”段玉裁注:“一絲必有其首,别之是為紀…引申之為凡經理之稱。”在治理層面,“紀”指具體的法度、條理和秩序。
    • 合義:“綱紀”合用,強調以根本法度來統領、維系秩序,進行治理。如《詩經·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鄭玄箋:“以罔罟喻為政,張之為綱,理之為紀。”
  2. 四方 (sì fāng):
    • 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天下各地、國家疆域的全部範圍。在古代語境中,“四方”常代表普天之下、整個國家或天下諸侯。
  3. 整體含義:
    • “綱紀四方”直譯為用綱紀來治理天下四方。
    • 其核心内涵是君主或執政者運用國家的根本法度和倫理準則,來統領、治理全國,使社會各階層、各地區都井然有序,符合禮法規範。它強調的是一種自上而下、以核心法則維系全局的治理理念和成效。

二、典籍出處與權威釋義 該詞最早且最著名的出處見于《詩經》:

三、總結釋義 “綱紀四方”是一個動詞性短語,其權威釋義可概括為:

指君主或最高統治者運用國家的根本法度(綱)和具體規範(紀),來統領、治理整個國家疆域(四方),使社會各層面井然有序,國家安定,政令通行。 它體現了中國古代以禮法制度為核心、強調秩序與治理的治國理念,常用來形容君主有德、治國有方。


參考來源:

  1.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 對《詩經·大雅·棫樸》的權威注釋。
  2. 《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 對《尚書·五子之歌》的權威注釋。
  3. 《春秋左傳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 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的權威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

“綱紀四方”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綱紀四方指通過政策和法紀來治理天下,強調以制度管理國家。其中: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詩經·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原句贊頌周王勤勉治國,以法度統禦天下。

三、用法特點

  1. 語法結構:動賓式成語,多作謂語或賓語;
  2. 語體色彩:書面語,屬生僻詞彙,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論述;
  3. 感情色彩:褒義,強調治國者的勤勉與制度的重要性。

四、現代延伸

現代可用于比喻通過完善制度管理大型組織或複雜事務,例如:“企業需綱紀四方,方能長遠發展”(此為示例,非文獻引用)。


注:該成語權威解釋可參考《詩經》及《漢語成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邊符表彰刺幾翠蓋搗動短狀幹治閣僚個人傷害酣谑好乾好羞黑虎大靈官侯國後涼黃花箋驩咍嗢噱精一競走錦繡腸墾耨口多食寡寬剩錢廊房連機碓烈铮铮陵壑令妹論切馬牙硝南紀偶數鉛砌淺窳巧上加巧騎驢倒堕清都绛阙清教輕冶穹官棄俗全都深溝高壘蛇豕師範學校詩賦實缺食水贖取書香人家四百州素白歲金炭火鐵錫同花外客毋翼而飛現場鮮車怒馬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