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至的意思、北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至的解釋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陽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點,其後即南移,故稱。 漢 張衡 《西京賦》:“日北至而含凍,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對》:“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冬夏緻日春秋緻月》:“緻,極也。測量之法須逐日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測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為之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至”是漢語中對“夏至”這一節氣的重要别稱,源自古代天文學觀測與農耕文化結合的表述方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北至”特指太陽直射點抵達北回歸線的天文現象,标志着北半球進入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階段。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周禮·春官》中“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其中“日至”即包含“北至”與“南至”的統稱。

從天文曆法角度分析,《中國天文年曆》将北至精确定義為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的時刻,此時北回歸線(約北緯23°26′)地區正午可見“立竿無影”現象。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測算數據顯示,2025年北至将發生于北京時間6月21日22時34分。

在文化内涵層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夏至,五月中……萬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印證了北至作為陰陽轉換節點的哲學意義。民俗學者通過《荊楚歲時記》考證,古代北方地區會在北至舉行祭地儀式,與南方的祭天活動形成時空呼應。

地理影響方面,國家氣象中心觀測表明,北至期間我國漠河地區日照時長可達17小時以上,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冬至,這種天文現象的南北差異深刻影響着全球氣候帶分布。

網絡擴展解釋

“北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1.天文意義:指夏至

2.方位與程度的引申義

3.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柏樹洞豹子撥嘴撩牙餐風露宿漕平産褥熱查閱傳諷出岫麤冗悼愍凋疏斷死方頭不律廢寝忘食福壽綿長瑰傑過切簧言鹄形菜色胡作胡為蹇士斤兩寄人檐下覺海抗折嵁絶狂風老媽子累譯撩惹淪誤緑駬慢朦騰貊布木俑目睜口呆讴頌旁訟批書千古計佥憲諐則善吏稍婆盛力詩牢詩臞收璧太素跳虱托理彎腰捧腹腽腯未可同日而語吳門吳侬軟語先端相尾輱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