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利的意思、完利的詳細解釋
完利的解釋
(1).堅固適用。《管子·立政》:“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上完利,監一五鄉,以時鈞修焉,使刻鏤文采,毋敢造于鄉,工師之事也。”《荀子·王制》:“辨功苦,尚完利,便備用。” 楊倞 注:“完,堅也;利,謂便于用,若車之利轉之類也。”
(2).指堅固鋒利。《漢書·晁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
詞語分解
- 完的解釋 完 á 全:完備。完全。完整。完善。完好。完璧歸趙。覆巢無完卵。 盡,無:用完了。煤燒完了。 做成,了結:完畢。完成。完結。 交納:完糧。完稅。 姓。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衆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
專業解析
“完利”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完”和“利”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完”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完整、完好無損。《說文解字》:“完,全也。” 指事物沒有缺損,保持其應有的整體狀态。
- 引申義:
- 保全: 使事物保持完整,不受損害。如“完璧歸趙”。
- 堅固: 結構緊密,不易損壞。如“城郭不完”。
- 修繕: 使破損的東西恢複完整。如“修完”。
- 完成: 事情做成功,達到終點。如“完工”、“完畢”。
-
“利”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鋒利(與“鈍”相對)。《說文解字》:“利,铦也。” 指刀口快,容易切割。
- 引申義:
- 順利、便利: 事情進展沒有阻礙。如“成敗利鈍”。
- 利益、好處: 對人或事有積極意義的事物。如“有利可圖”、“興利除弊”。
- 利潤: 經濟活動中的盈餘。如“牟利”。
- 使有利: 使…得到好處。如“利國利民”。
-
“完利”的合成含義:
将“完”和“利”的含義結合起來,“完利”通常指:
- 堅固而鋒利: 這是最直接和常見的含義,尤其用于描述武器、工具等器物。指器物本身結構堅固耐用(完),同時其刃口或功能部分非常銳利有效(利)。例如形容刀劍、農具等。
- 完善而有益: 在更抽象的層面,可以引申指事物(如制度、措施、方法等)本身完備周全(完),并且能産生良好的效果或帶來實際的好處(利)。
文獻佐證:
- 堅固鋒利: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虞慶為屋,謂匠人曰:‘屋太尊。’匠人對曰:‘此新屋也,塗濡而椽生…’虞慶曰:‘不然。夫濡塗重而生椽撓,以撓椽任重塗,此宜卑。更日久則塗幹而椽燥。塗幹則輕,椽燥則直,以直椽任輕塗,此益尊。’匠人诎,為之,而屋壞。… 虞慶之言皆文辯辭勝而反事之情… 故虞慶之言雖辯,匠人不能造;… 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 至日晚必歸饷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夫稱上古之傳頌,辯而不悫,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夫慕仁義而弱亂者,三晉也;不慕而治強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畢也。故明主舉實事,去無用,不道仁義者故,不聽學者之言。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為治,則是伊尹、管仲無所用也,将聽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夫嬰兒不剔首則腹痛,… 慈母治之,然猶啼呼不止,嬰兒子不知犯其所小苦緻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墾草以厚民産也,而以上為酷;修刑重罰以為禁邪也,而以上為嚴;征賦錢粟以實倉庫,且以救饑馑、備軍旅也,而以上為貪;境内必知介而無私解,并力疾鬥,所以禽虜也,而以上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悅也。夫求聖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 故舉士而求賢智,為政而期適民,皆亂之端,未可與為治也。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緻功也。”(此處韓非子用“完利”形容器物堅固鋒利,用以比喻嚴刑峻法等治國手段雖看似嚴酷,卻能帶來國家強大的“大利”,如同良藥苦口利于病。
- 《淮南子·修務訓》:“夫純鈎、魚腸之始下型,擊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鋒鄂,則水斷龍舟,陸剸犀甲。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鬓眉微豪可得而察。夫學,亦人之砥錫也。而謂學無益者,所以論之過。… 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晝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撫弦,參彈複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嘗鼓瑟者,雖有離朱之明,攫掇之捷,猶不能屈伸其指。何則?服習積貫之所緻。故弓待檠而後能調,劍待砥而後利。玉堅無敵,镂以為獸,首尾成形,礛諸之功。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隱括之力。唐碧堅忍之類,猶可刻镂,揉以成器用,又況心意乎!… 夫七尺之形,心知憂愁勞苦,膚知疾痛寒暑,人情一也。聖人知時之難得,務可趣也,苦身勞形,焦心怖肝,不避煩難,不違危殆。… 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名可務立,功可強成。故君子積志委正,以趣明師;勵節亢高,以絕世俗。何以明之?昔者南榮疇恥聖道之獨亡于己,身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荊棘,百舍重跰,不敢休息,南見老聃。受教一言,精神曉泠,鈍聞條達,欣然七日不食,如飨太牢。是以明照四海,名施後世,達略天地,察分秋豪,盛稱湯武,處義神農、黃帝,執玄圭于心,而萬物不能疑也。… 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勞也;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饒也。由此觀之,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強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 故有符于中,則貴是而同今古;無以聽其說,則所從來者遠而貴之耳。此和氏之所以泣血于荊山之下。… 今劍或絕側羸文,齧缺卷銋,而稱以頃襄之劍,則貴人争帶之;琴或撥刺枉桡,闊解漏越,而稱以楚莊之琴,則室争鼓之。苗山之鋋,羊頭之銷,雖水斷龍舟,陸剸兕甲,莫之服
網絡擴展解釋
“完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堅固適用
指物品的質地堅固且符合實用需求。例如《管子·立政》提到工匠需确保器物“上完利”(),《荀子·王制》也強調“尚完利”以保障工具耐用性()。其中“完”指堅固,“利”強調適用性。
-
堅固鋒利
多用于描述兵器或铠甲的性能。如《漢書·晁錯傳》指出“兵不完利”等同于赤手空拳,強調武器需兼具堅固與鋒利的特性()。
二、用法特點
- 語境差異:第一層含義多用于日常器物,第二層則專指軍事裝備。
- 古籍關聯:常見于先秦及漢代文獻,如《管子》《荀子》《漢書》等()。
三、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中。例如:“工匠以完利為要,兵器以完利為先”(造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管子》《漢書》等古籍原文,或參考高權威性網頁(如)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寶笈抱玉握珠寶鎮背風港标軌鼻亭山蔡倫蠶曲常願孱肌趁班川祇春莺啭啜醋遞宿都句多曆年所餓馑二帝三王詭逸顧養黑窄後廳環眺鹘尾葉匠筆節口急就章警呵經筵金正極則緝查老親林則徐李桃邏将描手冥遯男歡女愛盤羊評説破甲跷踦奇文共賞榷馬人傑地靈三頭對案砂殼子晌覺噬攫熟結梳枇四泾四窮肆體特賣脫躧纨褲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