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宣的意思、藩宣的詳細解釋
藩宣的解釋
(1).比喻衛國重臣。語本《詩·大雅·崧高》:“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馬瑞辰 通釋:“‘宣’,當為‘垣’之叚借……‘四國于蕃,四方于宣’猶《闆》之詩:‘價人維藩,大師維垣’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謝上表》:“合當鼎鑊之誅,尚忝藩宣之寄。” 宋 秦觀 《代謝敕書獎谕表》:“因緣肺腑之親,昧冒藩宣之寄。”《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臣小國藩宣之寄,猶懼不任,乞付於子,況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請。”
(2).用以指藩國、藩鎮。 唐 白居易 《崔群可秘書監分司東都制》:“輔弼藩宣,不失其道。”
詞語分解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宣的解釋 宣 ā 公開說出,散布:宣講。宣傳。宣戰。宣稱。宣言。宣叙調。心照不宣。 疏導:宣洩。 古代帝王的大室。 皇帝命令或傳達皇帝的命令:宣付。宣召(皇帝召見)。宣诏(傳旨)。 姓。 筆畫數:; 部首:宀
網絡擴展解釋
“藩宣”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
比喻衛國重臣
該詞最早出自《詩經·大雅·崧高》中的“四國于蕃,四方于宣”,後經學者馬瑞辰考釋,“宣”通假為“垣”(城牆),與“藩”(屏障)共同構成防禦之意,代指國家的重要屏障或棟梁之臣。例如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刺史謝上表》中自謙“尚忝藩宣之寄”,即以“藩宣”表達身負重任卻難當大任的謙辭。
-
指代藩國、藩鎮
在曆史語境中,“藩宣”也用于描述分封的屬國或地方軍政機構。如白居易《崔群可秘書監分司東都制》提到“輔弼藩宣”,即指輔佐地方藩鎮的職責。
字義分解:
- 藩:本義為籬笆,引申為屏障、保衛,或封建時代的封地。
- 宣:原指公開傳播,通假為“垣”(城牆),象征守護。
此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藩宣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封建時代王朝對于封建藩屬國的政策宣言或通告。現在,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藩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藩宣分為兩個部首,藩(艹)和宣(宀),分别有13和8個筆畫。
來源:
藩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封建時代中國,指的是王朝對于封建藩屬國的政策宣言或通告。
繁體:
藩宣的繁體字為藩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藩宣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藩宣的例句可以是:“國家通過藩宣,號召藩屬國家效忠于王朝。”
組詞:
藩宣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新詞,比如藩宣政策、藩宣聲明等。
近義詞:
藩宣的近義詞可以是宣言、通告等。
反義詞:
藩宣的反義詞可以是隱秘、保密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