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貢獻禮物。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徵調曲六》:“赤玉則南海輸賮,白環則西山獻琛。”
“輸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輸賮”指進獻禮物或貢品,常用于描述附屬國向宗主國、地方向中央進貢的行為。其中:
北周文學家庾信在《周五聲調曲·徵調曲六》中寫道:“赤玉則南海輸賮,白環則西山獻琛。”
此句意為南海地區進獻赤玉,西山地區獻上白環,均屬外交或朝貢場景中的禮儀行為。
該詞多用于古代政治、外交文書或詩歌中,強調禮儀性的財物進獻,與現代“送禮”的日常行為有本質區别。需注意其語境多與國家關系、宗藩制度相關。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權威的釋義。
《輸賮》是一個古代漢字,它在現代漢字中已經沒有使用,這是因為它隸屬于繁體字,而現在通用的是簡體字。然而,了解這個字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漢字的發展和演變。
《輸賮》的意思是“輸送錢財”,表示把錢財輸送給别人、交付給他人。這個字表達了“輸送”、“交付”、“支付”之意。
《輸賮》在繁體字中由“車”、“賞”、“金”、“貝”四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7個筆畫。
《輸賮》原本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古代文化背景下的錢財交付情景的描繪。
《輸賮》是繁體字的寫法,它在繁體漢字中保留着古代的字形和字義。繁體字主要在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輸賮》的古代寫法中,車旁的“尒”采用了早期的寫法,并且貝旁的“貝”形狀也有所變化。
以下是使用《輸賮》的例句:
他将錢輸賮給慈善機構。
《輸賮》這個字并不常見,因此沒有特定的組詞。
與《輸賮》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付款”、“支付”。
與《輸賮》意思相反的詞語是“收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