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米酿造的醴酒。《左传·哀公十一年》:“﹝ 辕颇 ﹞道渴,其族 辕咺 进稻醴、粱糗、腶脯焉。”《礼记·内则》:“饮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粱醴清糟。”《礼记·杂记》:“醴者,稻醴也。” 孔颖达 疏:“‘醴者,稻醴也’者,言此醴是稻米所为。”
“稻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稻醴”指用稻米酿造的醴酒(一种古代甜酒)。其中“稻”指稻米,“醴”特指甜酒或甘泉,合称即稻米制成的醴酒。
2. 文献记载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例如:
3. 文化意义
作为古代贵族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稻醴反映了先秦时期稻米酿酒技术的成熟,也常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
4. 其他争议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稻米粥”,并引申为“事情圆满成功”。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对“醴”字含义的误读,建议以传统文献释义为准。
注音与结构
《稻醴》这个词是指用稻米酿制的甜醇的酒,又名“稻酒”。在中国文化中,稻醴常被用作祭祀活动和庆祝仪式的饮品。
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酉”,其中“禾”表示稻米,而“酉”表示酒。
关于笔画,它总共有15画。
《稻醴》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
在繁体字中,稻醴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稻醴的“醴”字通常写作“2人又一”,其中“2人”表示两个人,而“又一”表示再一次。
以下是一个使用《稻醴》的例句:他们在祭祖的仪式上品尝了一口浓郁香甜的稻醴。
与稻醴相关的组词包括:稻米、酒、酿制、祭祀等。
近义词可以是:稻米酒、稻米酿、酿酒等。
反义词可以是:稻米糖、米酒、稻米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