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舊唐書·鄭覃傳》:“帝嘗謂宰臣曰:‘百司弛慢,要重條舉。’”
(2).逐條舉出。 宋 梅堯臣 《得王介甫常州書》詩:“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将。”
“條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申明法制,依法行事
指通過明确法律條文來規範行為,強調依循制度執行。例如《舊唐書·鄭覃傳》記載唐文宗曾對大臣提到“百司弛慢,要重條舉”,即要求整頓官僚機構的懈怠,加強法制約束。
逐條列舉
表示分條目詳細陳述。宋代梅堯臣在《得王介甫常州書》詩中寫道:“事成條舉作書尺,不肯勞人魚腹将”,此處“條舉”即指将事務分條整理後以書信形式說明。
《條舉》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兩個部首:一是“并”字底下的“丶”,二是“幹”字左右兩邊的“亅”。它的筆畫總數是8畫。
《條舉》是由并、幹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它的意思是“詳細列舉”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條舉”。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條舉》在古代的寫法為“條舉”,其中的“條”字在上方有一橫,下方有兩點,形狀更為複雜。
1. 這篇文章對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條舉》,非常全面。
2. 我需要你給我一個具體的《條舉》,而不是籠統地說個大概。
組詞:條列、舉一反三、舉一隅
近義詞:列舉、詳述、詳列
反義詞:概括、概述、概括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