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踐踏; * 。 漢 枚乘 《七發》:“履遊麕兔,蹈踐麖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诃剌侘國》:“将欲陣戰,亦先飲酒,羣馳蹈踐,前無堅敵。” 宋 蘇轍 《燕山》詩:“玉帛非足雲,子女罹蹈踐。”
蹈踐(dǎo jiàn)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親身履行、實際踐行,強調将理念、承諾或規範轉化為具體行動。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踐履實行
指腳踏實地地履行諾言、原則或道德規範。
例:君子當蹈踐仁義,言行一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遵循實踐
強調遵循某種準則并付諸行動,含“身體力行”之意。
例:治學需蹈踐求真之道,不可空談。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二字複合後,強化了行動與實踐的語義,多見于儒家典籍。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論語》引申義
雖無直接用例,但“躬行”“踐履”等近義詞頻現,如“讷于言而敏于行”(《裡仁》),體現“蹈踐”的精神内核。
來源: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年。
宋明理學語境
朱熹強調“知行相須”,主張“踐履實理”,與“蹈踐”的實踐性高度契合。
例:窮理之要,必在踐履。(《朱子語類》)
來源:《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詞彙 | 側重 | 差異 |
---|---|---|
蹈踐 | 強調親身實踐 | 書面性強,含莊重感 |
履行 | 執行義務 | 現代常用,中性 |
踐行 | 實現理念 | 口語化,使用更廣 |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0年。
該詞現今多用于書面語、學術或正式文本中,需注意語境適配性。例如:
“環保政策需從紙面落到實地,政府與企業皆應蹈踐綠色發展承諾。”
權威參考: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全文,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可檢索《朱子語類》等文獻。)
“蹈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需注意其負面含義,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5的文獻來源。
暗室鳌戴罷癃不擇生冷采地廁屋成典赤蓋赤款除草從谀麤衰低徐動力二邊反剪豐長諷意風逸弗及管自橫眉豎眼橫霓花舫戶調交觞角糭籍産街談巷說九英開門錢空孱連滞露紅煙紫謾蔽面揚面衣末麗飄飄欲仙批龍鱗評論欺谄輕畢青黃未接桡散冗剩沙鴿燒夷升假屍首首坐書序素事騊駼騰英田徑賽屠誅握雨攜雲無如奈何銜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