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践踏; * 。 汉 枚乘 《七发》:“履游麕兔,蹈践麖鹿。”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诃剌侘国》:“将欲阵战,亦先饮酒,羣驰蹈践,前无坚敌。” 宋 苏辙 《燕山》诗:“玉帛非足云,子女罹蹈践。”
蹈践(dǎo jiàn)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亲身履行、实际践行,强调将理念、承诺或规范转化为具体行动。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践履实行
指脚踏实地地履行诺言、原则或道德规范。
例:君子当蹈践仁义,言行一致。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参考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遵循实践
强调遵循某种准则并付诸行动,含“身体力行”之意。
例:治学需蹈践求真之道,不可空谈。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行动与实践的语义,多见于儒家典籍。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论语》引申义
虽无直接用例,但“躬行”“践履”等近义词频现,如“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体现“蹈践”的精神内核。
来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
宋明理学语境
朱熹强调“知行相须”,主张“践履实理”,与“蹈践”的实践性高度契合。
例:穷理之要,必在践履。(《朱子语类》)
来源:《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词汇 | 侧重 | 差异 |
---|---|---|
蹈践 | 强调亲身实践 | 书面性强,含庄重感 |
履行 | 执行义务 | 现代常用,中性 |
践行 | 实现理念 | 口语化,使用更广 |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10年。
该词现今多用于书面语、学术或正式文本中,需注意语境适配性。例如:
“环保政策需从纸面落到实地,政府与企业皆应蹈践绿色发展承诺。”
权威参考: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全文,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可检索《朱子语类》等文献。)
“蹈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日常口语较少使用。需注意其负面含义,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5的文献来源。
哀人败财报罢抱疾不敢造次不虔采畿操总豺武长苏持颐筹枚丛伙殿宇调密诋骂短头耳屋饭库轨行何烦横眉立目滑浄黄葛秽言矫柔造作旧年积污君主国刊石诳驾老氏剌塔冷讥热嘲令俜笭突刘禹锡枚举牛继马后牛口之下女馆旁寄抛梁胚层匹练平听钱伟长乔家公清矑去时森盛山隘善熟蛇腹纹双掩速谤索酒乌鸦嘴黠虏相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