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批龍鱗的意思、批龍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批龍鱗的解釋

同“ 批逆鱗 ”。《剪燈新話·令狐生冥夢錄》:“今蒙責其罪名,逼其狀伏,批龍鱗,探龍頷,豈敢求生;料虎頭,編虎鬚,固知受禍。” 清 朱彜尊 《興化李先生清壽詩》:“掖垣竹埤歷八舍,抗疏豈憚批龍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批龍鱗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典故色彩的成語,字面意為“觸犯龍的鱗片”,實際喻指冒犯君主或強權者的威嚴,帶有極高風險的行為。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語義溯源與典故出處

該成語典出《戰國策·燕策三》。戰國策士蘇代以“龍喉下有逆鱗徑尺,若觸之必殺人”為喻,勸谏燕王勿觸怒強秦:“夫秦王之暴而積怒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将軍之在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願太子急遣樊将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于單于,然後乃可圖也。”太子丹拒谏後,蘇代歎曰:“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此處“批逆鱗”即指觸怒暴君秦王(後演化為“批龍鱗”)。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599頁)

    釋為:“批,觸;龍鱗,指龍喉下的逆鱗。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徑尺,觸之必怒而殺人。後因以‘批龍鱗’喻觸怒帝王或強權者。”

  2. 《辭源》(第三版,第1471頁)

    明确其引申義:“比喻臣下直言谏诤,觸犯君主威嚴。”

三、文化内涵與使用場景

  1. 風險象征

    龍鱗(尤逆鱗)被視為龍體最敏感、不可觸碰的部位,觸碰即引發雷霆之怒,隱喻挑戰至高權威的極端危險性。

  2. 忠谏精神

    古代多用于描述忠臣冒死進谏的行為,如明代海瑞《治安疏》中“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即被視作“批龍鱗”的典型。

  3. 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可泛指挑戰權威、揭露真相的勇敢行為,如學者批判強權腐敗、記者曝光黑幕等。

四、使用示例

結語

“批龍鱗”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權力禁忌的認知與谏诤精神,其價值不僅在于語義的警示性,更承載着對勇毅與正義的推崇。現代使用需結合語境,強調行為背後的道德正當性,避免片面渲染對抗性。

網絡擴展解釋

“批龍鱗”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含義

“批龍鱗”指敢于觸犯權威或揭露權勢者的錯誤,常比喻臣子直言進谏或弱者挑戰強者。該詞與“批逆鱗”同義,核心含義是通過批評揭露問題,尤其針對地位高、權力大的人物。


二、典故來源

  1. 《戰國策》原型
    典故最早見于《戰國策·燕策三》,提到“龍喉下有逆鱗,觸之必怒殺人”,比喻觸怒君主或強者的危險性。
  2. 曆史用例
    清代朱彜尊在詩中寫道“抗疏豈憚批龍鱗”,形容臣子不畏強權、直言進谏的勇氣。

三、結構與延伸意義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形容揭露社會弊端、批評不公現象的行為,強調不畏強權的态度。例如:“他多次批龍鱗,揭露企業内部腐敗,最終推動改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戰國策》相關篇章或清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泰語系拗口百禽不道人不為裁服參軍塵卷風齒朝之士春草春圃出孝敦煌詞鵽雀恩澤膚寸绀殿關漢卿關連詭特寒風侵肌鶴骨雞膚虹映化人場鹘臭回跌豗潆箭服尖峭椒花舫驕逸憍逸急流勇退盡飾集資蹶興攔截老錢陵曆龍帷梅須蜜課茗花鳴箫彌事模表沒入妺嬉母字柅杜牛欄朅休日省月課舌鋒食葷水旗太昊駝裘汙道汙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