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鳌戴的意思、鳌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鳌戴的解釋

神話傳說謂 渤海 之東有大壑,其下無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隨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極,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輪番舉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動。見《列子·湯問》《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後以比喻負荷重任。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赉犀帶等啟》:“花開四照,唯見其榮;鼇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李調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新度量。車輦夫扛百不停,巍巍鼇戴萬人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鳌戴”是一個源自中國神話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及來源可綜合如下:

一、詞源與神話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及《楚辭·天問》。傳說渤海以東有名為“歸墟”的無底深淵,其中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峤、方壺、瀛洲、蓬萊),因無根基常隨潮水漂流。天帝遂命十五隻巨鳌輪流用頭托舉仙山,使其穩定不動。

二、核心詞義

  1. 本義:指巨鳌背負仙山的壯舉。
  2. 引申義:比喻承受重任或表達對恩德的深切感戴。如北周庾信《謝趙王赉犀帶等啟》中“鼇戴三山”即用此典表達對恩賜的珍視。

三、文學應用 常見于古典詩文,如:

四、讀音與結構

此詞濃縮了中國古代對自然偉力的浪漫想象,後演變為文化符號,常用于贊譽堅韌擔當的精神品格。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鳌戴》的意思

《鳌戴》是一個成語,指一個人受到衆人的擁戴,地位超然,備受尊敬和崇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鳌戴》的部首是“鳥”和“戈”,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10和4。

來源

《鳌戴》一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段話:“楚莊王稱帝, …… 楚得天下,鳌當去奪,白帝降楚,鳌戴白帝。”這段話形容項羽奪取天下後,楚莊王封他為鳌拜,顯示出項羽地位崇高,備受尊崇。

繁體

《鳌戴》的繁體寫法為「鰲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鳌戴》的常用寫法為「鰲戴」,其中“鰲”表示巨大的龍,有着巨大的威勢。

例句

他以其卓越的才華和領導能力,成為公司中的鳌戴人物。

組詞

- 鳌拜:成語,指地位極高,備受推崇。 - 戴霜:成語,指接受或承受寒冷,特指老人在秋冬季節臉上出現的皺紋。 - 戴罪立功:成語,指犯錯誤後能通過積極的行動來贖罪。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仰慕、崇拜、推崇。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鄙棄、厭惡、輕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