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會司的意思、道會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會司的解釋

清 代縣級道教機構。《清史稿·職官志三》:“府道紀司都紀、副都紀、州道正司道正,縣道會司道會,各一人。遴通曉經義,恪守清規者,給予度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會司”是明清時期地方行政機構中管理道教事務的專設部門。其名稱由“道”“會”“司”三字構成:“道”指道教,“會”為統籌協調之意,“司”即官署機構,整體意為統轄地方道教事務的官方機構。據《明史·職官志》記載,道會司設于州、縣兩級,主官稱“道會”,由道士擔任,負責管理轄區内道觀、道士名冊登記、科儀活動監督等事務。

從職能演變來看,明代道會司需配合禮部實施宗教管理政策,清代則進一步細化職責,要求定期上報道觀修繕情況與道士度牒核驗結果(《清會典》卷三十九)。該機構在地方宗教治理中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作為政府監管道教的基層單位,另一方面也承擔着維護道教正統性的宗教職能,如《中國道教史》所述,道會司曾參與編纂《道藏》地方卷本。

與佛教的“僧會司”并稱“二司”,道會司的設立反映了明清政府對宗教管理的制度化嘗試。其運行機制在《萬曆野獲編》等明清筆記中亦有側面記載,顯示其實際運作常受地方官吏與道教領袖雙重影響。至清末新政時期,隨着宗教管理體制改革,道會司逐漸被新式宗教事務機構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道會司是清代地方道教管理體系中的縣級管理機構,其職能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道會司是清代在縣級行政單位設立的道教事務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地方道教徒的登記、度牒發放及宗教活動監管。該機構名稱中的"司"指代官方職能部門,體現其行政屬性。

二、層級結構

清代道教管理體系分為三級:

三、職責範圍

  1. 人員管理:遴選通曉道教經典的道士
  2. 資質認證:核發度牒(官方道士身份憑證)
  3. 教規監督:确保道教徒遵守清規戒律
  4. 事務協調:處理地方道教與官府間的相關事務

四、人員選任

設"道會"一人為主官,要求具備:

五、曆史沿革

該制度在《清史稿·職官志三》中有明确記載:"縣道會司道會,各一人。遴通曉經義,恪守清規者,給予度牒",說明其設置具有法定規範性。隨着清末新政推行,這類宗教管理機構逐漸被現代行政體系取代。

注:由于相關記載主要來自《清史稿》及地方志,具體運作細節存在地域性差異。如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清代地方檔案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口同聲幫挈扳聯巴山夜雨不平則鳴草纓差舛宸京崇論谹議淳懿董勸東庑豆芽菜斷裳煩瑣改換門楣各安生業各樣汩湧海河後焰圜狴黃踯躅互譌回禀烜爚郊畋嘉淑傑猾濟乏景企徑逾盡義務疾憎亢直科適澇疏旱溉連從罹辜鱗鴻陋迹馬翻人仰盲廢仆妾迄工騎虎難下衾裯枷鎖青藏高原侵桡柔遠懷迩如湯沃雪乳穉壽山福海蜀道難枱鐘逃敗踏五花調胹婉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