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会司的意思、道会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会司的解释

清 代县级道教机构。《清史稿·职官志三》:“府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州道正司道正,县道会司道会,各一人。遴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给予度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会司”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机构中管理道教事务的专设部门。其名称由“道”“会”“司”三字构成:“道”指道教,“会”为统筹协调之意,“司”即官署机构,整体意为统辖地方道教事务的官方机构。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道会司设于州、县两级,主官称“道会”,由道士担任,负责管理辖区内道观、道士名册登记、科仪活动监督等事务。

从职能演变来看,明代道会司需配合礼部实施宗教管理政策,清代则进一步细化职责,要求定期上报道观修缮情况与道士度牒核验结果(《清会典》卷三十九)。该机构在地方宗教治理中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作为政府监管道教的基层单位,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维护道教正统性的宗教职能,如《中国道教史》所述,道会司曾参与编纂《道藏》地方卷本。

与佛教的“僧会司”并称“二司”,道会司的设立反映了明清政府对宗教管理的制度化尝试。其运行机制在《万历野获编》等明清笔记中亦有侧面记载,显示其实际运作常受地方官吏与道教领袖双重影响。至清末新政时期,随着宗教管理体制改革,道会司逐渐被新式宗教事务机构取代。

网络扩展解释

道会司是清代地方道教管理体系中的县级管理机构,其职能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道会司是清代在县级行政单位设立的道教事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道教徒的登记、度牒发放及宗教活动监管。该机构名称中的"司"指代官方职能部门,体现其行政属性。

二、层级结构

清代道教管理体系分为三级:

三、职责范围

  1. 人员管理:遴选通晓道教经典的道士
  2. 资质认证:核发度牒(官方道士身份凭证)
  3. 教规监督:确保道教徒遵守清规戒律
  4. 事务协调:处理地方道教与官府间的相关事务

四、人员选任

设"道会"一人为主官,要求具备:

五、历史沿革

该制度在《清史稿·职官志三》中有明确记载:"县道会司道会,各一人。遴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给予度牒",说明其设置具有法定规范性。随着清末新政推行,这类宗教管理机构逐渐被现代行政体系取代。

注:由于相关记载主要来自《清史稿》及地方志,具体运作细节存在地域性差异。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清代地方档案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枋败财百穴珠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不辱称责尺五天传拜垂饵从舅儋舆都大都魁短句恩贶罚觥俸满分外妖娆粉楦钩锁国书骨扇洪脉候光缋画混熀觳食桀骜不恭积满惊吓军犯令不虚行六贵螺丝钉耐穿澎胀轻疏棋输先著七星冠起早摸黑权时制宜取择日濡月染入马三梁少昊十千司农仰屋送閲苏门四友缩板叹绝谈薮天庭痛诬丑诋推雪土事舞草先畴涎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