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um-dwellers;shack-dwellers] 〈方〉∶房屋、住處簡陋的人家、住戶
方言。住在簡陋的房屋裡的人家。
“棚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居住條件簡陋的住戶或區域,常見于方言和社會治理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棚戶指房屋結構簡易、居住環境差的人家或住戶,常見于城市邊緣或老舊城區。該詞源于方言,強調住房的臨時性和低質量,如用木樁、石棉瓦、油紙布等材料搭建的房屋。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推動城市更新。例如,2022-2024年間,許多棚戶區居民遷入設施完善的新居,提升了生活品質。
如需更完整的定義或政策進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或政府報告(如)。
《棚戶》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在露天搭建的簡陋住所或臨時居所,通常構建于街道、農田或城市繁忙地區的一個角落。
《棚戶》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其筆畫總數為9畫。
《棚戶》一詞來源于古代漢民族封建制度中的社會階層劃分。古人将農民稱為“戶”,而臨時搭建的房屋多為簡陋的“棚”,因此得名。
《棚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棚戶」。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棚戶》的不同寫法,如“棓戸”、“棓戶”等。
1. 他們居住在城市的棚戶裡,過着艱苦的生活。
2. 經濟困難的家庭隻能居住在棚戶區。
1. 棚屋:指搭建在露天的簡陋房屋。
2. 棚舍:指搭建在戶外的暫時性住所。
3. 棚頂:指棚屋的頂部結構。
1. 茅舍:指建築材料為茅草的簡陋房屋。
2. 草屋:指以草為覆蓋物的房屋。
1. 高樓大廈:指高層建築或大型建築物。
2. 别墅:指建設豪華、寬敞的住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