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地名。在今 江蘇省 吳縣 。 明 王載 《登莫厘峰》詩:“徘徊猶在 東山 頂,恍惚煙嵐 角裡 招。”參見“ 甪裡 ”。
(2).即 角裡先生 。 唐 李匡乂 《資暇錄》:“ 漢 四皓,其一號 角裡 。” 清 歸莊 《角裡先生祠》詩:“ 洞庭 西麓黃葉村, 角裡 荒祠千載存。”
“角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角裡”也是罕見複姓,源于漢代隱士甪裡先生。唐代《資暇錄》記載“漢四皓,其一號角裡”,清代詩詞中亦有相關典故。需注意“角”在此處讀作lù(與“甪”同音異形),而非jiǎo。
低權威性資料提到,上海青浦的朱家角在明代曾稱“角裡”,後更名,但此說法需結合地方志進一步考證。
少數資料将“角裡”解釋為成語,比喻“局限在狹小範圍内”,但此用法未見權威文獻佐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用。
角裡(jiǎo lǐ)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突出物體的邊角所在的位置。
角字是由“角”部和“吉”部組成,其中“角”部位于上部,表示相關含義;“吉”部位于下部,用于音符。
角字總共有7畫。
角字最早出現在古文字中,來源于象形文字,形狀像動物的角。繁體字中的“爾”用于表示“裡”字。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角字的上部曾經是一個實心的橫線,下部則是象征“吉”的象形部分。
1. 這個房子的角裡都使用了特殊的材料,看起來更加典雅。
2. 小明不小心撞到了桌角,手指立刻流了血。
角落、角度、眼角、内角、外角、棱角、圓角等。
近義詞:棱、尖、邊
反義詞:平、圓、圓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