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唱籍的意思、唱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唱籍的解釋

按冊點名。《新唐書·儀衛志上》:“朝日……平明,傳點畢,内門開。監察禦史領百官入,夾階,監門校尉二人執門籍,曰:‘唱籍’。既視籍,曰:‘在’。入畢而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唱籍是古代中國戶籍管理制度中的特定術語,指官府在核對戶籍名冊時高聲宣讀姓名以确認身份的程式,主要用于人口清查、賦役征調等場合。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點:

  1. 戶籍唱名與核對

    官吏依據戶籍冊逐戶點名,被念到姓名的民衆需應答确認身份,以此核實人口的真實性及變動情況。此過程常見于唐代“團貌”(人口普查)制度中,如《新唐書·食貨志》載“每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州縣留五比,尚書省留三比”,唱籍即是造冊後的核驗環節。

  2. 賦役管理的行政手段

    唱籍與賦稅、徭役征發直接關聯。通過公開唱名,官府可精準掌握丁壯數量,防止逃役或隱戶。據《唐六典》記載,地方官員需“每一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唱籍既是戶籍登記後的公示手段,也是落實“以丁身為本”賦役制度的基礎。


曆史背景與演變

唱籍制度在唐代趨于規範化,成為“租庸調制”的支撐措施之一。宋代以後,隨着戶籍制度變革(如王安石保甲法),唱籍逐漸融入基層治安管理,衍生出“點籍”(點名查戶)等形式。明代《大明律》仍保留對隱匿戶口、逃避唱籍者的懲處條款,足見其行政效力延續之久。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唱籍”詞條釋義為“按戶籍點名”。
  2. 《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唐代戶籍管理制度及團貌流程。
  3. 《唐六典》卷三·戶部:詳述造籍程式與官吏職責。
  4. 《中國制度史》(呂思勉著):分析古代戶籍與賦役制度關聯,提及唱籍作用。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文獻名稱為準;現行詞典釋義可參考權威出版社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唱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按名冊點名的儀式或流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唱籍”指按冊點名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官方場合。該詞由“唱”(高聲宣讀)和“籍”(名冊)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宣讀名冊”。

二、曆史來源與使用場景

根據《新唐書·儀衛志上》記載,唐代朝會時,監察禦史會帶領百官入殿,由監門校尉手持門籍(記載官員姓名的冊子)進行唱籍。具體流程為:

  1. 校尉高呼“唱籍”;
  2. 核對名冊後回應“在”;
  3. 确認所有官員到場後結束。

三、字義分解

四、延伸說明

該詞體現了古代禮儀制度的嚴謹性,常用于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以确保人員到齊且身份無誤。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古籍研究了解其具體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相關曆史禮儀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葬百鳥房拜洗白苎曹掾成規陋習赤鼻矶沖排刺世錯枉當駕定着對茬敦重訛音額妝颿風梵境吠犬焚香掃地拂暑高粱米供料罟師海渎汗帨浩煩橫幅環渎歡醑鹣鲽交談腳腕接觸器戒約經制錢浸潦距沖刊镂冥郁謀材讷口少言嫩鵝黃暖氣團前明奇肆山梨深交說引豎蜻蜓四種送親讨年填詞投解退抑忘記香蕉蘋果崤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