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方官的意思、地方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方官的解释

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方官指中国古代至近代在地方行政区划内担任行政职务的官员,负责管辖特定区域的民政、司法、赋税等事务。其具体含义与历史演变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封建王朝时期由中央政权任命、在省、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中行使管理职权的官员。其核心职责包括维护地方治安、征收赋税、审理诉讼及推行中央政令等。例如:

知府掌管一府政务,知县统辖县级行政与司法(来源:《汉语大词典》"地方官"词条)。

二、历史职级体系

明清时期形成系统的层级管理制度:

  1. 省级:总督、巡抚为最高地方官,统管一省或数省军政;
  2. 府级:知府主管民生、刑狱,从四品;
  3. 州县级: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直接管理基层赋税与治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地方行政制度"篇)。

三、与现代行政对比

古代地方官兼具行政与司法职能,且实行异地任职回避制度。当代中国的"地方领导干部"则实行分级管理,职能分工更细化(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http://www.hydcd.com
  2.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政策解读(中国政府网)

网络扩展解释

“地方官”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具体含义,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旧时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负责辖区内的行政、司法、税收等事务。例如清代李渔的《奈何天》中提到地方官需处理灾荒催征等事务,体现了其职责范围。

  2. 历史演变

    • 秦汉:称“郡守”(秦)或“太守”(汉);
    • 隋唐:州级长官称“刺史”,军事重镇设“节度使”;
    • 宋元: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 明清:改州为府,长官称“知府”。
  3. 职责与权限
    包括维护地方秩序、执行中央政策、征收赋税及处理民生问题,如《儒林外史》中提及地方官需稽查不法行为。

  4. 现代扩展理解
    在非严格历史语境下,可泛指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的干部,如县长、镇长等,但需注意此用法多为通俗表述。

  5. 相关补充
    英文常译为“local official”或“alderman”(特指某些国家的市镇官员)。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职能对比,可参考权威史书或地方志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辈辈超世绝伦诚慊称说吃不上吃飞利垂耀辞不达义枞金伐鼓大俥撢择东陵道恩义疯话風美黼纯负亏浮飏高香国稼汉大心实剪草除根郊饯嚼羽架虚家訾棘津集仙殿机弋吉祝抗活老海梁山伯离程林旭緑青木路难任排驾配位辟头千秋旛巧谀羣芳入场券师令识履橚矗坛山刻跳蹬童騃推弹拖欠袜裤窝缩雺乱瞎鬼儿相制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