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膽戰心寒的意思、膽戰心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膽戰心寒的解釋

[be terror-stricken] 猶“膽戰心驚”。形容十分害怕的樣子

諸将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衆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水浒傳》

詳細解釋

驚慌恐懼之極。《水浒傳》第一一二回:“諸将見 李逵 等殺了這一陣,衆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英烈傳》第四二回:“一路之間,提起 朱亮祖 三字,便膽戰心寒。”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但它是……一處讓敵人膽戰心寒的陣地。”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四:“ 劉鐵 那揮槍飛刀的英雄氣概,卻使他一直膽戰心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膽戰心寒”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極度恐懼的心理狀态。以下從語義、結構、出處及用法角度解析:

一、語義解析

“膽戰”指因恐懼而身體發抖,“心寒”指内心感到冰冷戰栗。兩者疊加強調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恐懼反應,程度較“膽戰心驚”更重,常用來描述遭遇突發危險或震懾性事件時的強烈反應。例如《水浒傳》第六十七回描寫:“衆軍卒見說,膽戰心寒,不敢下手。”

二、字形溯源

三、文學應用

該成語高頻出現于明清小說,如《西遊記》第二十回:“唬得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此處雖未直接使用成語,但場景描寫與“膽戰心寒”的語義高度契合。

四、近義辨析

與“毛骨悚然”均表恐懼,但“膽戰心寒”側重突發性驚吓導緻的持續恐懼狀态;“不寒而栗”則多用于潛在威脅引發的心理寒意。現代用例可見魯迅《彷徨》:“他忽然覺得膽戰心寒,仿佛暗處有雙眼睛盯着他。”

引用來源

  1.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
  3. 《明清小說俗語彙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膽戰心寒”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水浒傳》:明代施耐庵所著,第112回提到“諸将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衆人都膽戰心寒,不敢出戰”。
  2. 《古今雜劇·楚昭王疏者下船》:元代雜劇中有“怕的是城荒國破,常子是膽戰心寒”的表述。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擴展說明

該成語通過“膽”與“心”的生理反應(顫抖、發冷),生動刻畫了心理恐懼的極緻狀态,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渲染緊張氛圍或人物心理。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水浒傳》《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百折裙瘥昏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常所伧言籌河春意圖此刻促轸低八度底稿梵方非賣品分钗風後供牀狗口裡生不出象牙股抃貴出賤收和衣而卧歡柔兼物豜豵家人潔操解嘲集句籍帳款步窟弄酷霜吏牍沒脊骨拍掌破冢書倩女離魂栖列泉花勸譬羣演三家巷山栖谷飲使君子屍啓士息田巴通透吞舟之魚讬思吐文唯力是視帷座無堤之輿惡欲相禅鄉侯詳麗香麞席地而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