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欸乃曲的意思、欸乃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欸乃曲的解釋

(1).樂府近代曲名。 唐 元結 作。 結 有《欸乃曲五首》,其序曰:“ 大曆 丁未中, 漫叟 結 為 道州 刺史,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五首》,令舟子唱之,蓋以取適於道路雲。”形式為七言四句。又 元結 在《系樂府十二首》中另有《欸乃曲》一首,系五言體。

(2).詞牌名。因 元結 詩得名。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見《詞譜》卷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欸乃曲是唐代文人元結創作的樂府詩體,本義指船夫搖橹時發出的有節奏聲響。該詞源于象聲詞“欸乃”,《漢語大詞典》将其注解為“行船搖橹聲”,後延伸為表現漁家生活的音樂曲調。元結在《欸乃曲五首》序言中記載:“大曆丁未中,漫叟以軍事詣都,還舟洞庭,逢春水,作《欸乃曲》,令舟子唱之,以取適于道路雲。”

該曲調具有三個顯著特征:其一,韻律模拟橹聲的頓挫感,如“下泷船似入深淵,上泷船似欲升天”;其二,内容多描繪潇湘山水意境,如“千裡楓林煙雨深”的典型場景描寫;其三,作為竹枝詞變體,融合了楚地民歌元素,《全唐詩》将其歸入“新樂府辭”類别。宋代《樂府詩集》考證其演奏形式為“舟人夜唱,擊單幫為節”。

文學史上,《欸乃曲》與《漁父詞》共同構成唐代水鄉文學的重要範式,蘇轼在《書柳子厚〈漁翁〉詩》中特别指出“欸乃”聲韻對山水詩意境營造的關鍵作用。現代學者錢仲聯在《唐詩鑒賞辭典》中強調,該曲調實現了勞動號子向文人詩歌的藝術轉化。

網絡擴展解釋

“欸乃曲”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綜合了樂府詩、古琴曲與詞牌名的多重文化内涵:

1. 樂府詩體裁
源自唐代詩人元結的組詩《欸乃曲五首》,作于大曆二年(767年)任道州刺史期間。其創作背景是舟行春水受阻時,為鼓舞船夫士氣而作,内容多描繪湘江流域的山水風物與行船場景。詩體形式以七言四句為主(另有五言體一首次要版本),語言質樸,具有民間歌謠特征。

2. 古琴名曲意境
琴曲《欸乃》最早見于明代《西麓堂琴統》,常與柳宗元《漁翁》詩意相聯(“欸乃一聲山水綠”),核心意象為槳橹聲、漁歌號子聲,通過悠揚音調表現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隱逸情懷。現存琴譜多源自《琴譜正傳》十段無詞版本,演奏風格強調“靜遠澹逸”(《二香琴譜》評),是中國文人音樂中漁樵意象的典型代表。

3. 詞牌格律特征
作為詞牌名,定格為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屬小令範疇。其格律化用元結詩作音韻,但具體填詞作品傳世較少,主要見于宋代以後詞譜文獻記載。

讀音争議補充
“欸乃”通常讀作“ǎi nǎi”,但部分琴家根據勞動號子的方言發音主張讀“áo ǎi”,認為更能體現船夫拉纖的力度感。此争議反映了音樂實踐與文學考據的視角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安娜·卡列尼娜暗數安休白霓骲箭不服氣赪鯉稠涎觸景辍舂聰穎存亡未蔔丹寸當不住刀麻跌落低徊獨步一時度尺番守飛砂揚礫風裏楊花貢祭公義過戶豪少橫跨狐尾單衣将略江輪簡汰紀綱人論盡釋前嫌酒勢局蹴良蜩陵季溜搭賣餅慢性子木事奴輩佥押跷躍秋泉秋直熱腹桑孔韶齡事力熟滑貼錢頭垢脫節牛外彙外姓诿棄絻钺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