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絻钺的意思、絻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絻钺的解釋

古代禮冠和兵器。喻獎懲。 清 魏源 《<皇朝經世文編>叙》:“絻鉞,其好惡;教養,其喜樂;兵刑,其怒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絻钺”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絻钺”是由古代禮冠(絻)和兵器(钺)組成的複合詞,象征統治者對臣民的獎懲手段,即文治與武功的結合。其核心意義為通過禮制規範與武力威懾來維護秩序。

二、字義分解

  1. 絻(wèn):
    • 原指喪禮中去除冠冕、用布包裹發髻的儀式(如“使太子絻”)
    • 也可指代吊喪者所執的引棺繩索
    • 在“絻钺”中引申為禮制規範或文治手段
  2. 钺(yuè):
    • 古代斧形兵器,象征軍事權力與刑罰
    • 常作為王權或執法權的标志(如《尚書》中“钺以誅惡”)

三、文獻出處

清代魏源《皇朝經世文編·叙》中曾用此詞:“絻鉞,其好惡;教養,其喜樂;兵刑,其怒哀。”此處将“絻钺”與教育、刑罰并提,強調獎懲分明的治國理念。

四、易混詞辨析

需注意與“鈇钺”(fū yuè)的區别: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曆史文獻分析中,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文治或武功的層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絻钺》的意思

《絻钺》是一個古代的漢字詞語,表示用麻繩綁縛、束縛、約束。它是由“絻”和“钺”兩個字組成的。

絻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絻”字的部首是“糸”(mì), 具有11畫;“钺”字的部首是“金”(jīn),具有11畫。

絻钺的來源

《絻钺》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尚職》一書中,古代用來形容用麻繩束縛人或物的行為。

絻钺的繁體

《絻钺》的繁體字是“綿鉞”,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寫法。

古時候絻钺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絻钺的寫法稍有區别,結構更為複雜,如下所示:

綿:

穴(xué) 糸(mì) 糸(mì) 糸(mì)

鉞:

钅(jīn) 月(yuè) 阝(fù) 钅(jīn)

絻钺的例句

1. 囚犯被絻钺在樹上,無法逃脫。

2. 繩子經過絻钺,牢牢束縛着箱子。

3. 這種辦法可以有效地絻钺物品,防止丢失。

絻钺的組詞

1. 绻縛:用麻繩或其他繩子束縛、捆綁。

2. 钺繩:用來絻钺的麻繩。

3. 絻囚:綁縛囚犯,限制其行動。

絻钺的近義詞

1. 約束:限制、束縛。

2. 束縛:捆綁、緊縛。

絻钺的反義詞

1. 解放:解除束縛,使得自由。

2. 解綁:解除捆綁、解開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