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綱人論的意思、紀綱人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綱人論的解釋

紀綱:綱法,制度;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行為準則。封建社會中應遵守的法度綱常、行為準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紀綱人倫"是由"紀綱"與"人倫"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内涵指維系社會秩序的道德準則與人際規範。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具體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本義 "紀綱"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紀綱",原指漁網的主繩(紀)與網眼的總繩(綱),後引申為社會運行的根本法度。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詞在先秦典籍中特指禮法制度,如《左傳》載"舉不失職,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所以複霸也,其紀綱之謂乎"。

二、倫理維度 "人倫"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漢代鄭玄注《禮記》強調"人倫者,禮義之端",特指通過禮制确立的尊卑秩序與交往準則。

三、文化流變 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将該詞解作"紀綱謂制度,人倫謂教化",強調其社會治理功能。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進一步闡釋:"紀綱所以正其體,人倫所以明其用",揭示其作為社會規範體系的雙重屬性——既包含剛性制度約束,又具備柔性道德教化作用。

該詞常見于古代政論文章,如《漢書·禮樂志》載"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猶命叔孫通制禮儀,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說而歎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遂通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朝廷諸儀,皆通所論著也。通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逾節,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這段記載完整展現了紀綱人倫在古代政治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紀綱人論的解釋

紀綱人論(拼音:jì gāng rén lún)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1.基本含義

2.詳細解析

3.出處與背景

4.例句與用法

5.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8)。

别人正在浏覽...

捱捱擠擠邊蠻邊漠辨眼彼人閟闼昌胤車柄車轘赤筆書吹唇唱吼藂薄鹾商待聘倒述刀子靶玷阙鬥風頓捽獨殺笃慎蛾眉班諷譏服軟關僥觀美孤膽國司空皓樂轟雷昏君夾角監閟監戎巾服控持奁體淩脅鸾皇輪舶眠床命盜案難兄女神俳調清悫芹泥羣噪三冬二夏喪親掃殿掃清山回路轉詩傳世道人情私好思議貪財慕勢天潢貴胄罔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