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逼誘的意思、逼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逼誘的解釋

威逼利誘。 吳中弼 《上海罷市救亡史》:“向南北二商會董事等聲明,決不可受官廳逼誘,任其假名列發傳單等事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逼誘"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逼"和"誘"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脅迫與引誘的雙重手段迫使他人服從或就範。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分析及使用場景進行詳細說明: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逼"的本義

    指施加壓力迫使服從,含強制、威脅之意。《說文解字》釋"逼"為"近也",引申為"強迫"。

    例:威逼、逼迫。

  2. "誘"的本義

    指用利益或言語引導他人順從,含欺騙、利誘之意。《玉篇》釋"誘"為"引也,相勸也"。

    例:誘惑、誘騙。

  3. 合成詞"逼誘"

    結合二者,強調以威脅手段施加壓力,同時以利益或謊言誘導,形成軟硬兼施的控制策略。

    權威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逼誘"釋為:"威逼利誘,迫使對方聽從。"

    《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說明:"以強力脅迫與利益誘惑相結合的手段,使人屈從。"


二、語義特征與使用場景

  1. 行為主體主動性

    實施者具有明确目的性,主動設計脅迫與引誘并行的策略。

    例:

    詐騙分子常通過與逼誘受害者轉賬。

  2. 對象被動性

    承受者處于弱勢地位,被迫在威脅與誘惑間做出選擇。

    例:

    古代審訊中,官吏以和逼誘犯人認罪。

  3. 道德貶義色彩

    該詞多用于批判性語境,暗含手段不正當性。

    例:

    傳銷組織通過和逼誘參與者發展下線。


三、與近義詞的辨析

詞語 核心手段 情感強度 典型場景
逼誘 威脅+利誘 ★★★★ 詐騙、刑訊
威逼 純脅迫 ★★★☆ 武力脅迫
利誘 純利益誘導 ★★☆☆ 商業賄賂
蠱惑 精神欺騙 ★★★☆ 邪教洗腦

四、經典文獻用例

  1. 《聊齋志異·席方平》:

    "獄吏悉受羊姓賄,,令其悔狀。"

    (描述官吏以刑罰威脅與減刑承諾逼迫席方平撤訴)

  2. 《紅樓夢》第68回:

    王熙鳳卻,逼誘尤二姐入住大觀園。


五、現代應用警示

在法治語境下,"逼誘"行為可能涉及多重違法: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20修訂版.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人民出版社, 2020.

網絡擴展解釋

“逼誘”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威逼利誘”,指通過威脅和引誘的雙重手段迫使他人服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逼”和“誘”組合而成:

    • “逼”:表示強迫、威脅或強行索取(如“逼迫”“逼供”),也指接近(如“逼近”)。
    • “誘”:指勸導、引誘(如“循循善誘”“利誘”)。
      合起來即通過威脅與利誘的軟硬兼施手段達成目的。
  2. 語境應用
    常見于描述權力壓制或利益誘導的場景,例如曆史事件中官方對商會的施壓(“不可受官廳逼誘”)。

二、用法與示例

三、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上海罷市救亡史》中的記載),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暴鼓暴忽測控吵嘴創論出類春耜初終典誓薡蕫頂色杜斷房謀囮場蜚色榑桑赅綜觥舡鬼歗汗水寒絲絲黑名冊鶴瘗銘紅牋火祥堅潔燋銅畸畯進長矜蕩靜暢赆行集思廣議絶肮拘綴練習生流光瞬息沒什麽梅堯臣哪裡剽姚平碧平贜鼜鼓清歌妙舞軟飯辱身敗名賞花紅省徑世議太淵探研鐵嘴鋼牙通澈微疵偎亵無所不曉象榻項羽校舍虓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