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旗的意思、靈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旗的解釋

亦作“ 靈旂 ”。 1.戰旗。出征前必祭禱之,以求旗開得勝,故稱。《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 南越 ,告禱 泰一 ,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 泰一 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漢書·禮樂志》:“招搖靈旗,九夷賓将。” 顔師古 注:“畫招搖於旗以征伐,故稱靈旗。”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使靈旗再圖北指,詎不先出 峴 之師。” 清 許承欽 《錢塘江觀潮》詩:“靈旗百萬驅雷鼓,彊弩三千試水犀。”

(2).神靈的旗子。 唐 劉禹錫 《七夕》詩之一:“河鼓靈旗動, 嫦娥 破鏡斜。” 宋 文天祥 《代酹解星文》:“靡靈旗兮風翩翩,舉天瓢兮酌天泉。” 明 屠隆 《綵毫記·遊玩月宮》:“五雲車,靈旗導,七寶宮,鸞輿到。” 清 譚嗣同 《桃花夫人廟神弦曲》之一:“帝子靈旗千裡遙,渚宮玉露蘋花泣。”

(3).道教法器之一。用以驅邪鎮鬼。 宋 王珪 《依韻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妖氛自逐靈旂捲,瑞穀常登禦廪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靈旗”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不同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含義

  1. 戰旗
    古代軍隊出征前祭祀禱祝的旗幟,象征旗開得勝。

    • 文獻依據: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伐南越時,以牡荊繪制日月北鬥等圖案制成“靈旗”,由太史官執旗指向征伐目标。
      《漢書·禮樂志》提到“招搖靈旗,九夷賓将”,顔師古注:“畫招搖星于旗以征伐,故稱靈旗”。
  2. 神靈的旗子
    象征神明或天意的旗幟,多見于詩詞與宗教描述。

    • 例證:
      唐代劉禹錫《七夕》詩雲:“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3. 道教法器
    用于驅邪鎮鬼的宗教用具,常見于道教儀式。


二、延伸解析


三、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史記》《漢書》原文或道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靈旗》的意思

《靈旗》是一個詞語,意味着一面标記或旗幟,被認為具有神聖或敬畏的象征意義。它常常用于宗教儀式、慶典、紀念活動以及軍隊組織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靈旗》的拆分部首為火和巾,其中火表示形聲部首,而巾則是意義部首。火部表示《靈旗》的發音,而巾部表示相關的意義。根據這兩個部首,可以拆分出靈、旗兩個筆畫。

來源

靈旗一詞的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古代人們常常使用旗幟作為标志,用以顯示權威、地位或者神聖的象征。靈旗作為一面特殊的旗幟,用來象征宗教、精神信仰或者慶典儀式。

繁體

《靈旗》一詞在繁體字當中的拼寫為「靈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靈旗的漢字寫法會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靈」字的古代寫法為「靈」,而「旗」字的古代寫法為「旂」。

例句

1. 在莊嚴的儀式上,神職人員高舉着靈旗,向信徒傳達着神聖的信息。

2. 軍隊中的靈旗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儀式,代表着榮譽和英勇。

組詞

靈旗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詞語:

1. 靈旗飄揚

2. 神聖靈旗

3. 靈旗儀式

近義詞

1. 榮譽旗幟

2. 神聖旗幟

反義詞

1. 毫無象征意義的旗幟

2. 非神聖旗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