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語的意思、魯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語的解釋

(1). 宋 時 蜀 人用以稱中原語音。 宋 範成大 《丙申元日安福寺禮塔》詩:“耳畔逢人無魯語,鬢邊隨我是 吳 霜。”自注:“ 蜀 人鄉音極難解,其為 京洛 音,輒謂之‘虜語’。或是僭僞時以中國自居,循習至今不改也,既又諱之,改作‘魯語’。” 宋 範成大 《送同年朱師古》詩:“遙知夢境尚京塵,啞咤滿船聞魯語。”自注:“ 蜀 人以中原語音為魯語。”

(2).指《論語》。 金 王若虛 《王氏先茔之碑》:“追遠之説, 魯 語存焉。”按,《論語·學而》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之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魯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或文獻來源判斷,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曆史語言學中的含義

  1. 中原語音的代稱
    宋代蜀地(今四川地區)将中原地區的官方語音稱為“魯語”。例如範成大在詩作《丙申元日安福寺禮塔》中提到蜀人難以理解中原口音,便以“魯語”指代()。這一稱呼可能與蜀地曾自居“中國”的文化心理有關,後因避諱而改稱“魯語”(、)。

二、文獻典籍中的争議

  1. 《論語》的誤稱
    部分文獻(如金代王若虛的碑文)曾将《論語》簡稱為“魯語”,但這種說法被權威研究指出是望文生義。實際古籍中,《魯語》特指《國語》中的《魯語》篇,與孔子及《論語》無關()。

  2. 現代引申的成語用法
    當代個别詞典将“魯語”解釋為“粗魯、不文雅的語言”,但這種用法缺乏廣泛曆史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現代特定語境下的衍生含義()。

三、使用建議

以上信息綜合了語言學、文獻學等多方考據,用戶可參考來源網頁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魯語的意思

魯語是指魯國的方言和标準漢語的使用方式。魯國是古代時期的一個國家,位于今天的山東省。由于山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魯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方言,也對後來的标準漢語産生了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魯語的字形由“魚”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魚”部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而“口”部則表示語言、言談的意思。總共需要5畫來書寫魯這個字。

來源

魯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和周代早期。當時的魯國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産生了相對獨立的語言體系,逐漸形成了魯語。後來,魯國被秦國所滅,魯語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繁體

魯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魯語」,與簡體寫法相比,繁體字形更加複雜,保留了古代漢字的特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魯字的寫法較為獨特。在金文中,魯字的字形是由“魚”和“魚”的組合形成,表示魚類繁盛的意思。在甲骨文中,魯字的字形則由一個加號和兩個小圓圈組成,象征着魚類聚集的意象。

例句

1. 他的口音聽起來像是魯語。

2. 魯語曆史悠久,是中國方言中的重要一支。

3. 學習魯語有助于了解山東地區的文化和風俗。

組詞

魯書、魯國、魯劇、魯菜

近義詞

山東話、齊魯話

反義詞

普通話、國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