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趾的意思、下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趾的解釋

指物體的根底部分。《文選·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李周翰 注:“趾,根也。” 晉 潘嶽 《相風賦》:“踞神獸于下趾,栖靈鳥于上标。” 南朝 梁 沉約 《霜來悲落桐》詩:“上峯百丈絶,下趾萬尋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下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分析如下:

基本解釋

指物體的根基或底部部分。該詞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通過具象的“根基”表達事物的基礎或支撐結構。


詳細解析

  1. 字義結構

    • 下:表示位置低處,與“上”相對,如“下層”“下品”。
    • 趾:本義為“腳趾”,但在古漢語中可引申為根基或底部,如李周翰注《長笛賦》提到“趾,根也”。
  2. 文學用例

    • 《長笛賦》(馬融):“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
      描述深秋的雨水沖刷樹根,冬雪覆蓋樹枝,以“下趾”指樹根
    • 《相風賦》(潘嶽):“踞神獸于下趾,栖靈鳥于上标。”
      通過“下趾”與“上标”對仗,突出物體底部與頂端的對比
    • 《霜來悲落桐》(沉約):“上峯百丈絕,下趾萬尋懸。”
      以“下趾”形容山腳陡峭,根基高懸
  3. 用法演變

    • 現代漢語中,“下趾”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文或特定語境中出現。其含義可類比“基座”“根基”等詞。

注意

部分來源(如)提到“下趾”為四字成語,但多數文獻顯示其為普通詞語,可能因版本差異導緻解釋不同。建議優先以古文注釋和權威詞典(如漢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趾

下趾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一個人的腳趾向下彎曲,呈現出一種不正常或者畸形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下趾的拆分部首為“足”,拼音為“zú”,表示與腳有關的意思;筆畫為9畫。

來源和繁體

下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中有對“下”字解釋為彎曲的意思,與下趾的意思相符,繁體字為「下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下趾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一緻。在古漢字中,可能采用象形、指事或形聲的形式來表示詞義。

例句

1. 他的腳指頭下趾,走路很不方便。

2. 由于長期穿着不合腳的鞋子,她的腳趾出現了下趾的現象。

組詞

下趾的相關組詞有:
1. 下巴:指人的臉頰下部
2. 下身:指人體的下部分,包括腰部以下的部位
3. 足迹:腳下留下的痕迹
4. 趾高氣揚:形容人态度傲慢自大
5. 足夠:滿足某種需求或要求的程度

近義詞

下趾的近義詞有:
1. 腳趾彎曲
2. 彎曲的腳趾
3. 足趾下垂
4. 彎弓足
5. 彎曲的腳指

反義詞

與下趾的反義詞為:
1. 直趾:指腳趾伸直、筆直的狀态
2. 異常:指與正常狀态相反的情況
3. 畸形:指與正常形态不符的狀态
4. 變形:指從原本形态發生變化的情況
5. 無下趾:指沒有出現腳趾向下彎曲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