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trite and commonplace;common talk of an old scholar;commonplace;platitude; standing dish; sunday schools truth; twice-told tale] 原義為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泛指經常說起的老話
鄧颺怒曰:“此老生之常談耳!” 辂曰:“老生者見不生,常談者見不談。”——《三國演義》
《三國志·魏志·管辂傳》:“ 颺 曰:‘此老生之常譚。’ 輅 答曰:‘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作“常談”。原指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後泛指講慣了的老話。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若乃前事已往,後來追證,課彼虛説,成此遊詞,多見其老生常談,徒煩翰墨者矣。” 宋 黃庭堅 《流民歎》詩:“風生羣口方出奇,老生常談幸聽之。”《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首詞,也是老生常談。” 夏衍 《心防》第二幕:“我懶得應酬,說來說去,全是聽膩了的老生常談。”
“老生常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lǎo shēng cháng tán(注音:ㄌㄠˇ ㄕㄥ ㄔㄤˊ ㄊㄢˊ),字面意思是“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缺乏新意的陳腐言論。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文化背景 成語故事中,管辂以天文卦象勸誡何晏、鄧飏,卻被二人輕視,最終何、鄧因謀反被殺,側面印證“老生常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常被忽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儒林外史》等文獻原文。
《老生常談》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某個人或者某個話題一再重複,毫無新意。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批評那些一直重複說着老掉牙的話題或觀點而無法給人帶來新的信息或啟發。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老生常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紅樓夢》中,意思是指那些說話無趣、無新意的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
《老生常談》(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老生常譚》(古漢字寫法)
例句: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