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命的意思、達命的詳細解釋
達命的解釋
猶知命。《莊子·達生》:“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北齊書·儒林傳·權會》:“有一子,字 子襲 ,聰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早亡,臨送者為其傷慟, 會 唯一哭而罷,時人尚其達命。” 唐 武元衡 《安邑裡中秋懷寄高員外》詩:“守道識通窮,達命齊榮辱。”
詞語分解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 命的解釋 命 ì 動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脈。性命。相依為命。 迷信認為生來就注定的貧富、壽數等:天命。命相(刵 )。命運(.迷信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喻發展變化的趨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網絡擴展解釋
“達命”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達命運”或“知命”,強調對自然規律的順應與對人生際遇的豁達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達命”指通曉命運本質,不強求人力不可改變之事。該詞最早見于《莊子·達生》:“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意為真正理解命運的人,不會執着于無法掌控的事物。
二、思想淵源
- 道家哲學基礎
莊子提出“達命”概念,主張人應順應自然規律,如《莊子》中強調“安時而處順”,與“達命”思想一脈相承。
- 儒家融合
唐代武元衡在詩句“守道識通窮,達命齊榮辱”中,将道家達命觀與儒家守道精神結合,體現對人生起伏的超越性認知。
三、曆史用例
- 《北齊書》記載:儒生權會面對兒子早亡時“唯一哭而罷”,時人贊其“達命”,展現對生死變故的坦然态度。
- 文學化用:現代造句如“值此光棍節……傳達命令:立即戀愛!務必今年變成雙截棍!”,雖為戲谑表達,但保留了“傳達命運安排”的引申義。
四、現代應用
現今多用于文學、哲學領域,形容對人生際遇的豁達心态,或指代接受既定現實的心理狀态。其内涵與“順其自然”“知天命”等詞有相通之處。
注:如需查閱完整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莊子·達生》《北齊書》及網頁中的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達命(dá mìng)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的部首是“辶”(辵),表示走的動作;右邊的部首是“命”,表示生命的意義。
達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不同,達命在古代的寫法為“達命”。這個字的繁體形式和簡體形式相同,所以在繁體字中被保留了下來。
達命的意思是指命運或者人生的安排。它可以用來描述人們所遭遇到的各種命運的變遷和生活的軌迹。下面是一個例句:“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達命,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組詞的時候可以使用達命來構成其他詞語,例如:“命運”、“命令”等等。近義詞可以是“命運”、“人生”等,而反義詞可以是“自由”、“無命”等。
總結:達命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命運或者人生的安排。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命”,拼音是dá mìng。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達命的繁體形式和簡體形式相同,沒有變化。我們可以使用達命來構成其他詞語,也可以用它來描述人們所遭遇到的各種命運的變遷和生活的軌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