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順從物理。《太平禦覽》卷九引 晉 楊泉 《物理論》:“氣積自然,怒則飛沙揚礫,發屋拔樹,喜則不搖枝動草,順物布氣,天地之性,自然之體也。” 宋 梅堯臣 《<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其順物玩情為之詩,則平澹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
“順物”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順物”強調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順應,既有哲學深度,也具現實指導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太平禦覽》或宋代詩文。
順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按照事物的自然順序進行,表示順序進行或順循自然規律的意思。
順物由"頁"和"立"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頁"是指事物的表面或外部,"立"則表示垂直的動作。
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頁"的筆畫是5畫,"立"的筆畫是4畫。
順物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篇·五蠅》:“蠅雖小必有子,幼如窦陵墓,君子不如側順物則足矣。” 意思是盡管蠅雖小,但必然有後代。即使是像窦陵墓一樣的莊嚴,隻要合適地順從于事物的規律,就已經足夠了。
順物的繁體字為「順物」,保留了原詞的意義和結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對于順物這個詞,它的古代寫法是「09730406」,每個數字代表一個筆畫的順序。這種寫法與現代漢字不同,但具有相同的意思。
1.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順物而行,不要急于求成。
2. 生活中,我們應該順物而生,與自然和諧共處。
1. 順風(按照風的方向進行,順風而行)。
2. 順利(按照事物的規律進行,達到預期目的)。
3. 順序(事物發生的次序或排列的次序)。
依序、循序、有序、按序
逆序、亂序、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