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撥的意思、嘲撥的詳細解釋
嘲撥的解釋
(1).調笑。 元 關漢卿 《謝天香》第二折:“當時嘲撥無攔當,乞相公寬洪海量,怎不的仔細參詳?”
(2).挑逗,撩撥。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四折:“我着兩句言語嘲撥他,看他曉的麼?”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一折:“如此佳麗美人,料他識字,寫個簡帖兒嘲撥他。”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你休嘲撥着俺這花奶奶。”
詞語分解
- 嘲的解釋 嘲 á 譏笑,拿人取笑:嘲笑。嘲弄。嘲罵。嘲诮。嘲谑。冷嘲熱諷。 嘲 ā 〔嘲哳(?)〕同“啁哳”。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
網絡擴展解釋
“嘲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áo bō(注音:ㄔㄠˊ ㄅㄛ),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
調笑
指用言語或行為戲谑、開玩笑。例如元代關漢卿《謝天香》中提到“當時嘲撥無攔當”,即通過言語調侃對方。
-
挑逗、撩撥
帶有故意引起對方情緒波動的意味,常見于古典文學中的情感互動。如元雜劇《牆頭馬上》中,角色通過寫簡帖“嘲撥”佳人,表達挑逗之意。
補充說明:
- 語境特點:該詞多用于元曲等古典文學作品,體現人物間的幽默或暧昧互動(如《貨郎旦》中“休嘲撥着俺這花奶奶”)。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主要保留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 構詞解析:由“嘲”(諷刺、戲谑)和“撥”(撩動、引發)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用戲谑引發反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元曲相關文獻或線上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嘲撥(cháo b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嘲笑、挑釁或取笑。
拆分部首和筆畫:嘲撥的部首是口(含義:嘴巴),共有15畫。
來源:嘲撥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其中,“嘲”這個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嗤”(chī)意味着嘲諷或譏笑,而“撥”本來是指用手指頭輕輕地動或推動。當兩個字合在一起時,表示用手指頭戲弄、挑逗或嘲笑他人。
繁體字:嘲撥的繁體字為「嘲撥」。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中,嘲撥的對應字形為「嘲懮」。
例句:他嘲撥了同學的發型,讓他們感到很尴尬。
組詞:調侃、譏諷、挑釁
近義詞:嘲笑、諷刺、取笑
反義詞:稱贊、贊美、鼓勵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繼續幫助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