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鱗羽的意思、鱗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鱗羽的解釋

(1).鱗與羽。《南史·劉敬宣劉懷肅等傳論》:“或階緣恩舊,一其心力,或攀附風雲,奮其鱗羽。” 唐 韓愈 《海水》詩:“苟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

(2).代稱魚和鳥。《南齊書·高逸傳·宗測》:“性同鱗羽,愛止山壑,眷戀松雲,輕迷人路。”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詩:“我今對鱗羽,取樂成謡詠。”

(3).代稱魚和雁。借指書信。 宋 柳永 《傾杯樂》詞:“頻耳畔低語,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從此盡把憑鱗羽。” 明 劉基 《怨王孫》詞:“鱗羽路阻,佳人何處,木落山寒,江空歲暮。” 清 林則徐 《緻姚春木王冬壽書》:“龍沙萬裡,鱗羽難通,但有相思,勿勞惠答也。”

(4).比喻行迹。 唐 杜牧 《雨中作》詩:“但為適性情,豈是藏鱗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鱗羽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與古代自然認知及文學象征密切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鱗”指代水生動物體表的角質層,如魚、龍等;“羽”為鳥類表皮衍生的覆蓋物,如禽鳥翅膀的羽毛,二者合稱可指代鱗片與羽毛的物理形态。

在文學引申層面,《辭海》指出該詞常作為借代修辭:其一指代水族與飛禽,如《文選·張衡〈思玄賦〉》“鱗羽協和”即描繪生态和諧;其二喻指書信往來,源自古樂府“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中以魚腹藏尺素的文化傳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收錄此義項可追溯至唐代詩文。

從文字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注》揭示其構字特征:“鱗”從魚粦聲,屬形聲字;“羽”為象形字,甲骨文作鳥翼狀,二者組合形成涵蓋水陸生物的表意單元。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于成語典故及學術文獻中。

網絡擴展解釋

“鱗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及詩詞引用。根據搜索結果綜合整理如下:

1.基本釋義

2.代指魚與鳥

3.借指書信

4.比喻行迹或形态

“鱗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可靈活表達具體事物(魚鳥)、抽象概念(書信)或比喻意義(行迹)。其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可通過具體語境理解其豐富内涵。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查字典)和(求學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代文宗豹文褊匮抃栗秉鈞側近誠若程儀打江山大盼盼董一扼腕長歎房卡供具搆兵鈎竿圭臬規行矩止好景不常恒業霍霍家庭教育架屋疊床既而機坊肌肌金剛藏近期急起直追絶種據梁俊龐厲行節約婁郝蠛蠓腦疽炮铳牆立觀骎骎親嘴卻論曲恭熱火朝天宂蠹鋭精牲事試律獸铤私冒算略糖食坍江探足通鼓推敬外三關窩兒裡橫鮮美屑越歇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