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握筆。指寫文章。 唐 周繇 《送邊上從事》詩:“提筆男兒事,功名立可誇。” 宋 王禹偁 《五哀詩·颍贽》:“提筆入廣場,辭氣幹鬥牛。” 魯迅 《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不過我卻又懷疑于自己的失望,因為我所見過的人們,事件,是有限得很的,這想頭,就給了我提筆的力量。”
“提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動作層面
指“拿起筆”的動作,即握筆準備書寫。例如,唐代謝偃《聽歌賦》中“提筆忘筌”,即描述提筆時的專注狀态。
文學創作
引申為“開始寫作或創作文章”。宋代王禹偁的詩句“提筆從戎别帝鄉”即用此意,表達以文字記錄志向。
在書法實踐中,“提筆”是一種調整筆鋒的技法(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書法中的具體提筆技巧,可查看的詳細分析。
提筆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動詞,指拿起筆開始寫字或者畫畫。它的引申意義也可以表示開始做某個事情。
提筆的拆分部首是手,意為與手相關;它的筆畫數為11畫。
提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法文化,提起筆是書法家在寫字之前用來準備的一個動作。後來,這個動作也被引申為開始做某個事情的意思。
提筆的繁體字為「提筆」。
古代的提筆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字形較為簡單,由「亠」和「蔔」兩個部首組成。
1. 他提起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2. 我們每天早上提筆之前,都會做些準備工作。
提筆的組詞有:提筆書寫、提筆寫詩、提筆畫畫。
提筆的近義詞有:握筆、舉筆。
提筆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但可以用放下筆或放下手來表示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